一家“老字号”钢企深耕近十年造好汽车“白车身”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魏其濛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股份”)作为一家“老字号”钢企,从2015年开始至今,深耕近十年,开发了四代汽车白车身。这样的变化来自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悉。
白车身,是指装焊完毕尚未涂装的车身,它就像汽车的“骨架”,决定了其性能基础。在白车身基础上,汽车制造商可以配置和改装,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宝钢股份是世界汽车用钢最大的供应商,也是国内材料供应商中首个完全自主开发白车身的企业。一家汽车用钢供应商,为何要造白车身?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曾问过,“宝钢是不是要造车了?”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宝钢股份汽车板技术服务首席工程师鲍平回复说,“我们造白车身,是站在用户角度来考虑,材料如何才能更好服务用户,进而做好材料的开发。只有和用户在一起、同频共振,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这也是宝钢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路径。”鲍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宝钢股份将最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技术,以及最严格的车身安全标准,应用到汽车白车身制造,从而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钢铁和汽车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这只是宝钢股份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走在宝钢股份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工厂里,记者更能近距离感知其在汽车用钢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探寻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创新密码。
“宝钢股份始终把技术引领作为提升汽车板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不断完善支撑汽车用钢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汽车用钢研究所所长龚涛介绍,公司以“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瞄准汽车用先进钢铁材料、制造流程、应用技术三个方向,布局研发任务,组织研发力量和资源持续投入。
宝钢股份还与国内外近20家知名高校及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同时强化与下游用户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先后与国内外16家汽车用户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项目化机制持续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推广应用。
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的努力,近年来,宝钢股份在汽车用钢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果。比如,汽车板吉帕钢系列产品实现全覆盖,冷成形吉帕钢最高强度达到1700MPa(兆帕),热成形钢最高强度达到2000MPa。一般来讲,车身结构兆帕数越大,对于碰撞防护越好,安全级别也就越高。
同时,宝钢股份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激光填丝焊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专利封锁;在国内率先成功突破1.5GPa(吉帕)冷冲压零件量产关键技术,实现该级别冷冲压量产零件中国首发、技术全球同步;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 2.0GPa(吉帕)超薄一体式热冲压双门洞大门环,实现一体化零件最高强度、最薄厚度;在国内率先开发新能源车钢制电池包解决方案并实现系列化,已在10余款车型上落地应用……
龚涛也特别提到,宝钢股份在汽车用钢绿色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成果——初步形成宝钢特色的全工序全品种定制化低碳汽车板产品和工艺技术;基于汽车板应用数据云共享平台B-inMETA,开展数据集中管理和智能服务,实现汽车用户数据获取效率提升90%,平台月均访问量超6000次。
2022年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需求低迷、供给出现一定压力,钢铁企业盈利下滑。面对严峻外部形势,宝钢股份2023年全年、2024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却始终位列国内行业第一,还充分发挥海外营销体系优势,2024年一季度出口接单量150多万吨,有效支撑了公司的价值创造。
在钢铁行业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宝钢股份为何取得稳定的经营业绩?“我想,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这是宝钢股份董事、总经理吴小弟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