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山河大地 感受“读行”之乐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5月20日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411年前的5月19日,徐霞客用开阔舒朗的笔调,写下自己游记的开篇之作,由此展开他素履以往、独行于天地之间的万里遐征。

又是一年“5·19”,我们迎来了第14个中国旅游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都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文化传统。徐霞客继承和发扬的,正是一种“读行侠”精神。他博览群书,行李担上总为书籍文献留好位置,家中藏书充箱盈架。因醉心于地经图志,他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宏愿。但是,他从不“唯书”,而是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以实地调研探求真知,努力实现知行合一。“读行侠”之博学、豁达、勇敢,对山川风物发自内心的好奇和热爱,在徐霞客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如今,我们的青春畅游,也应传承“读行侠”精神,让旅行滋养青年成长成才。近些年,因一本书而出发、带一本书去旅行,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有人说,当自己因日常琐事感到“精神内耗”时,正是一本《阿勒泰的角落》涤荡心中的浮尘,让自己找到一片精神的广阔天地;有人复刻李白、苏轼、徐霞客等先贤的出行路线,在秦岭之巅、渭河之畔体会“长安三万里”的气魄,到黄山感受“兀坐听雪溜竟日”的惬意……追昔抚今,边走边读,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为旅行增添了深沉的文化体验。

行走的意义,在于拓展认知边界、走出狭隘偏见,更好地阅读社会这本“大书”。作家三毛曾说:“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我看,我听,我的阅历就更丰富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古今中外,很多年轻人都会因一个问题、一种困惑,产生走出去“闯一闯”的冲动,开启属于自己的青春壮游。

正如旅行作家保罗·索鲁所说:“我是所有我读过的作家、去过的地方、在所有时代遇见和爱过的人。”旅途之中,年轻人总会见很多人、历很多事,接触各类文化,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小到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的差异,大到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区别,在迈向山河湖海的行走中,我们的见识越丰富,思考越深入,胸怀便愈加开阔,便越能从容、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

旅行为青春“充电”,青春也在不断塑造旅行的新样态。从City Walk、City Read火爆出圈,到西安、洛阳古城焕发新生,再到青州、景德镇等小城魅力被挖掘出来,不难发现,近些年流行的文旅新风潮中,不少都源自年轻人的创新。其中,投射出他们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打卡”,而更加追求旅行深度的心态变化。

年轻人在“读行”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旨趣,也用脚步阐释着不同版本的“文化中国行”。杏花烟雨江南,在草长莺飞的时节前往杭州,不为“打卡”“出片”,只为沉浸式体验一场“一票难求”的越剧版《梁祝》;到云南旅行的第一站,不去饭馆,却一头扎进当地菜市场,在各色山菌野味中领略一方风土民俗;在贵州龙岗山洞穴中,感受王阳明走出治学困惑、实现龙场悟道的心境;提前做好功课后,到殷墟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待上一整天,细细品味藏品背后的历史掌故和文化渊源……

就像当年徐霞客用笔记下寻幽探胜的见闻,如今年轻的“读行侠”,也在用拍旅行Vlog、分享旅途攻略等多元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气韵,表达“平视一代”自然流淌的文化自信。

青年不仅是文旅发展中的“被服务者”,更是文旅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乡村振兴领域,有人抓住登山、露营热潮,用“年轻人最懂年轻人”的方式,吸引更多游客探索“宝藏家乡”;在湖州安吉,90后返乡青年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网红咖啡店,并创造了日销8000杯的“村咖”消费新场景;在甘肃陇南,支教的大学生通过探访景区、走访村落,帮助当地景区设计分区规划,串接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思维活跃的年轻人通过打造创新业态的“青春小店”,不断开辟文旅发展新形态,描绘出属于新时代的田园诗意。

在社会服务领域,年轻的“读行侠”也在尽己所能地贡献着青春力量。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愿意为文旅发展出一分力,其中62.23%的受访者非常愿意为家乡、工作学习所在地的文旅做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甘肃天水出圈后,许多大学生志愿当起“网络文旅宣传员”,把家乡的特色推介得明明白白;一些年轻人一到假期便去景点参与交通指引、应急医疗、母婴保障、公益讲解等便民服务;第八届“中国当代徐霞客”团体奖获得者——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翻过雪山、穿过无人区,将灾难救援、人道救助视为毕生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文旅事业,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可以成为推广绿色生活理念的途径。只要有心,旅行与自然保护之间就能形成良性互动。我们看到,有年轻的户外爱好者活跃在大山之中,在登高溯溪时见“圾”行事,自发组织捡拾垃圾的“净山行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前往边疆海岛,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他们用文明出行守护绿水青山,“在治愈大自然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治愈”。

走遍山河大地,感受“读行”之乐。在与大学生朋友们的对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二者总是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在迈向山河湖海的过程中增长见识、结交朋友、传承文化,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大有可为!

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陈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2 19:42:45

图知道|阿勒泰火了,寻找更多“精神疗愈”之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3 06:00:00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