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刚刚过去的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来自体育界和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再度呼吁,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有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深圳市正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在安徽合肥,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校部分年级也进行了试点。
每天一节体育课,为何难以实施,到底需要破解哪些现实难题?这一举措的实施又将对中小学体育改革带来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度调研。
每个班级每周增加1到2节体育课,对于学校排课来说,自然是不小的挑战,新增的体育课课时从哪里来?参与试点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操作路径。
有的学校把新增的体育课课时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段,与原先课后服务中的体育活动相结合,既确保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目标,也突出了特色体育的教学理念;有的学校整合原先校本课程内容,腾出一定的课时,与体育课相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与重构;还有的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时段,在此基础上串联一节体育课,扩展课时,实现全校47个班级共上一节“大体育课”,那个场面是相当震撼!
上好体育课,首先要有场地。合肥不少学校先从盘活校内场地资源入手,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将操场、跑道、文化墙边、教学楼下等空间充分利用,确保课程的场地落实。有的学校还主动向外“借”资源,与附近的城市广场达成协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前往指定区域开展体育教学。
为了破解师资不足的难题,不少学校在试点中对“多班联合”这种课堂形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体育教学的“大课堂”。此外,体育课正在与心理健康、劳动课等相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形成了五育并举的“大内容”。
每天一节体育课,可以说,课时的“量变”引发了体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质变”。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进阶过程,也体现了改革循序渐进的理念,它所起到的牵引效应,会缓缓地赋能体育教育稳步前进。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王磊 王海涵
编辑:原春琳
剪辑:实习生 吴家榕
数智主播生成:张渺
视觉包装:张岩 李晗
视频来源:合肥市瑶海区教体局
图片来源:合肥市瑶海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