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号”上放飞梦想的年轻人,参与建设全球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
不久前试航成功的中国第一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春节期间静静地停靠在船坞内,橙白相间的船体宽厚、稳重,位于船体中部高耸的钻井架格外引人瞩目。
长179.8米,宽32.8米,总吨位约33000吨的“梦想号”,装备有全球最先进的钻探系统,具备海域1.1万米的钻探能力,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为中国发起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工程提供重要装备技术保障。
从2019年参加“梦想号”钻探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系统选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青年技术骨干黄芳飞已经与“梦想号”相伴同行5个年头。作为监造组的技术骨干,他见证了 “梦想号”从初期规划到推进实施的全过程。
跟踪设备到货进度、督促春节期间生产安排、开展安全巡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在“梦想号”上见到黄芳飞时,他一如既往在项目现场忙碌着。钻采区域内,各种钻采设备紧凑有序地分布在主甲板、月池和钻台面等多个区域。黄芳飞自豪地介绍,配备钻探系统的“梦想号”投入使用后,可以满足不同科考钻探任务的需求。
从小在广东湛江海边长大,黄芳飞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2007年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后,黄芳飞入职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成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上的一名工程师,这期间,他参与了981海洋石油平台项目的建造和运营,在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深水钻井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之后,黄芳飞作为工程技术骨干参与了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并参与工程设计、实施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
2019年起,黄芳飞被抽调参加“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项目,作为监造组的一名技术骨干,他的主要任务是落实钻机系统核心指标验证,参与大洋钻探技术攻关及协助生产准备等。
工程刚开始时,项目面临着大洋钻探装备及工艺体系空白、动力定位钻井船整装设计建造经验欠缺等很多不利因素和技术阻碍。可以说,前进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黄芳飞坦言,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采用科研技术攻关与借鉴成熟钻井平台建造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设计院、船厂和国内知名企业共同攻关,不断推进解决钻采系统建造的技术难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步步艰难探索,一遍遍打磨细化,首次试航成功后的“梦想号”已顺利从预备阶段转入调试阶段。黄芳飞和他的同事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很久以来,人类的活动和探索仅限于地壳的表层。钻探地幔成了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挑战,而地壳和地幔之间的边界被称为莫霍面,一直是人类探索地幔的最大障碍。早在20世纪60年代,外国科学家就开始尝试钻穿莫霍面进入地幔,但这一目标至今未能实现。“梦想号”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让科学家从海上钻穿莫霍面到达地幔的科学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参与可燃冰试采工程和“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项目,让黄芳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个人兴趣、科研需求和工作需要的共同驱动下,2021年,他如愿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边学习、边工作、边科研,他深刻感受到学习服务科研、科研服务生产、生产推进科研和学习的“产、学、研”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并从多重角度来审视科研创新的研发与落地,不断优化调整主攻方向,最终选择将钻探技术面临的重大科研难题作为自己的课题方向。
“作为一名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梦想号’钻探船的建造是我人生之中最宝贵的经历,让我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大洋钻探技术,也更系统了解钻井船舶设计和深水钻探设备的发展方向。”黄芳飞说,希望继续在“梦想”号钻探船上参与科考项目工程实施,把自己的“梦想”与“梦想号”钻探船结合在一起,不断攻关前沿关键技术,在大洋钻探路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媒体报道,目前,为“梦想”号开展深海钻探配套的钻探保障船、码头、岩心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我国首次建成的深水科考码头将为“梦想号”运营提供强大岸基支持。
钻透莫霍面,相当于为地球科学研究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对从事这一领域探索的科学家来说,这是最渴望实现的梦想。或许用不了多久,“梦想号”就会从这里起航,载着黄芳飞和海洋地质探测科学家的共同梦想,驶向湛蓝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