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90后把杭州亚运会“气氛组”玩“出圈”
观众席灯光暗下,赛场边的LED显示屏上,身着红蓝相间体操服的运动员跳马、落地、举起双臂……这一幕是杭州亚运会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竞技体操比赛场地特地准备的赛前“暖场片”,运动员上场之前,观众提前通过影片目睹运动健儿的风采。
10月1日,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媒体副指挥长徐家伟在新闻发布会上用“观赛氛围暖”点评了场馆的运行工作。
徐家伟形容,承担3个场馆、5个赛事项目,建筑总面积超17.6万平方米的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是“办赛情况最复杂、比赛时间最长、产生金牌最多的场馆之一”。而备受关注的“场馆气氛组”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运行团队90余名成员是重要筹备力量,其中90后占比50%左右。
黄龙体育场、游跳馆体育展示制作人赵阔正是团队中一名90后。他告诉记者,运动员出场时的暖场“大片”其实是运动员动态肖像,量身定做这样的动态肖像,主要是为了给现场观众更直观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坐在上层的观众,很难看清出场运动员的具体面容”,赵阔说,体育展示将每位观众的观感都纳入了考虑的范围。
事实上,体育展示团队的上岗时间远远早于赛时。赵阔回忆,亚运会还在筹备之初,体育展示团队就多次开过碰头会,讨论要用什么样的形式介绍出场运动员。
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3年南京亚洲青年运动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多次大赛的体育展示经历给了团队信心和动力。
最终,团队将运动员动态肖像、赛事小项片头等创意提交至亚组委。赵阔坦言,过了亚组委这一关,才能进入实际创作阶段。
团队历时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制作创意脚本、选景踏勘,到浙江各地拍摄青年运动员训练画面,最后制作成成片。在他看来,虽然拍摄耗时比较长,但现场观众给予高评价,“这个片子做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辛苦付出得到的反馈,不仅来自现场观众的高参与度,还来自网络上不断有“出圈”的小视频在传播。亚运会男足16强淘汰赛中,中国队对阵卡塔尔队,黄龙体育场在赛前和中场环节播放起《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等歌曲;竞技体操比赛前,有观众录下视频称,开场灯光秀“炸裂”“会整活”“灯光打得非常有诚意”。
徐家伟还记得,观众把足球比赛变成了“演唱会”的现场,大家齐声高唱一些超燃的歌曲。“很令人感动,这样的观赛体验也是观众愿意来到黄龙体育中心的原因。”他说。
这些看似即兴的歌曲背后,实际上是体育展示团队严格的策划与准备。徐家伟告诉记者,在筹备每一场比赛的体育展示方案时,团队要将所有涉及的歌曲、灯光以及开场主持脚本都要精心设计。
赛前、赛中、赛后对“气氛组”的要求各有区别。徐家伟说,赛前的主基调是引导和铺垫,让观众了解即将要比赛的项目和参赛运动员;赛中则根据比赛进程适时展示,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比赛;赛后更多的是把控情绪,让观众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离场。
“情绪调动要有一个合理阈值”。徐家伟解释,体育展示不能太低落沉闷,否则赛场气氛不佳,同样也不能太“燃”、太出格,否则有可能会给场内安保带来压力。
对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主任张英而言,该场馆群的体育展示还面临着另一重挑战:原地转场。
9月29日晚19:00起,黄龙体育馆竞技体操场地要原地转换成蹦床场地,按照计划,要在36小时内完成转场。实际转换过程中,整个团队只用了23小时就撤离原项目设备,安装4套蹦床器材,体育展示的硬件也全部转换完毕。
张英记得,转场当晚,30多位工作人员进场拆卸展示运动员动态肖像的大屏。凌晨两点,6辆大卡车将所有不需要的物资全部运离场馆。场馆内,灯光、音响等设备的联调联试又马不停蹄地进行,确保下一批观众进场后,又能看到“完美大片”。
徐家伟说,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最晚的完赛时间是22时左右,最早的开赛时间是10时,而体育展示工作人员要提前3小时进场准备,“他们其实是最早开始、最迟结束的队伍之一”。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场馆群各场馆之间还会互相“卷”。赵阔笑称,赛后团队会关注涉及场馆的报道,大团队内部也一直相互较量,结合竞赛领域的反馈调整展示方案。“正是这种良性竞争,才让多个项目的体育展示变得精彩。”赵阔说。
徐家伟提到,随着大型赛事的增多,体育展示团队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今,“体育展示已不仅仅是体育的展示,更是文化交流的缩影”,他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10月5日杭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