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志愿者的战“疫”青年节
今年五四青年节,首都医科大学的00后学生高昊然有了一个新身份——团北京朝阳区委支援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志愿者。
眼下,高昊然已在电话流调组的岗位上坚守了半个月,每周在岗7天,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才下班,他笑称自己是“朝阳疾控007”。
北京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团北京市委的号召组织下,青年志愿者奔赴一线,活跃在核酸检测的现场、物资保障供应链的前端、社区邻里的交流群里,成为全市疫情防控体系有条不紊运行的一个缩影。
数据网格里的流调“战场”
自3月22日起,朝阳共青团组织响应区疾控中心应急办招募防疫电话组志愿者的需求,第一时间招募了一支30人的“朝阳区疾控青年志愿者服务突击队”。从那时起,高昊然便成了朝阳疾控中心一线流行病学调查团队中的一员。
随着劲松、潘家园、松榆里街道出现多点位疫情,在每天上千余次的电话问询中,高昊然逐渐从一名流调新人,转变为流调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4月25日中午,朝阳区潘家园、双井及劲松街道部分区域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朝阳区疾控中心也在其中。
为了增援,当天上午结束工作的高昊然“补位”留了下来,潮外·社区青年汇的社工杨洁在协助朝外街道完成核酸检测后,“逆行”进入管控区。这次,他们承担着电话流调数据汇总的任务。
“流调工作中,数据是最不能马虎的。”杨洁是一名抗疫一线的“老兵”,根据以往经验,她估算“疫情发生后3至5天的流调数据量会达到一个峰值”。事实上,情况远超预期,“到五一期间,每天每人处理3000-4000人次的数据信息”。
居民健康宝、行程码以及各类支付信息的数据汇聚起来,杨洁和高昊然要从这张盘根错节的数据大网中,摘出清晰的轨迹线,判定同时空交集的密接人和末次接触时间,最后将准确数据汇总上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数据处理的关键节点。”杨洁说,由于有些重复的信息所涉及的病例、点位、时间不同,她需要盯着屏幕仔细核对,一天下来眼睛酸胀不止。
谈及流调工作,北投集团青年志愿者王浩宇形容,“这是侦探干的活儿”。在北京通州区流调指挥部,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一个“主战场”。王浩宇所在的副中心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有60余人,从4月25日到5月1日,他们持续流调100多个小时,事无巨细地对表上“红码”“黄码”的流调对象进行重新调查、信息核对。
流调电话也经常充当“热线电话”,志愿者对居民的就医问药、生活保障等紧急诉求格外上心,会将其单独记录在册并制作成“加急单”,提醒前方尽快处理。
有一天夜里12点多,志愿者韩宁宇和高昊然刚回到驻地,一批数据“追”了过来,两个小伙子飞一般地跑回办公室,连夜打电话,终于在夜里1点左右完成电话通知。作为一名医学生,高昊然在自己的电脑上贴了一句话,“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核酸检测点的全民战“疫”
从4月26日至30日,北京市11个区域人员开展3轮核酸检测。
从11栋楼、1000多户居民中,找出10混1核酸检测样本中的一例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病例——90后女孩韦思宇在3小时内做到了。在凌晨雨中的朝阳区光辉里小区,她和同事挨家挨户敲门进行检测,经多次复核,直到凌晨4点多,流调小组找到了那名阳性感染者。
“只要是病例曾经到访的地方,哪怕是只逗留了一分钟,我们也一定要找到。”90后流调队员张越从4月起,忙到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3名确诊病例的支付记录中出现了同一个商家,风险性极高。她带领组员直扑涉疫社区,但由于地形复杂、灯光昏暗,小商店没有明显的招牌,张越只得拨通确诊病例的视频电话,一路由病例视频“带路”,终于摸索到了准确位置。
和狡猾的病毒“过招”,全民在行动。
近年来,团朝阳区委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团建作用,储备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动员企业团组织支援抗疫。本轮疫情中,“朝阳管家”穿上了“白袍”,协助封控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仅4月25日,在北京链家团委的号召下,1039名房产经纪人“下沉”至朝阳195个社区。
“对于房产行业服务工作者来说,社区是我们的业务根基和最熟悉的地方。”链家双井南大区党支部书记刘月组织168名志愿者来到核酸检测点,负责扫码登记和秩序维护等。这是支年轻的队伍,成员多数是95后,“人流大时,一名志愿者最多能扫1000个码,最长连续工作10小时”。
据介绍,自本轮疫情以来,截至5月4日18时,链家参与北京市约878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上岗约9500人次。
4月30日,石景山区依翠园北社区被划为封控区、管控区,社区青年汇青年突击队协助888户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排查。社工志愿者王璐、王雨跟随医护人员,对50多名高龄老人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志愿者陈刚化身疫情防控“大喇叭”,携带扩音器走遍小区11栋楼,提醒大家按时做核酸,为了不漏一人,他在小区走了一遍又一遍。
5月2日的丰台区五里店街道,留下了一家三口同心抗疫的身影。19岁的大一学生骆嘉星,和身为社区干部的母亲、法院法警队的父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穿上防护服。每次疫情突发,都是父母最忙的时候,这次听说可以到社区做志愿者,骆嘉星主动报了名。早上6点,他开始工作协助维持秩序,后来主动要求参与核酸检测身份录入工作。他说:“我年纪小,上手快,多干点!”
居民生活的应急保供
算上这次,朝阳区律协团委书记张帅已是“七战七出”抗疫区。
4月26日夜间,团朝阳区委第一时间向各基层团组织发出志愿者召集令,在最短时间内组建志愿者队伍,为40余个管控小区居民配送“暖心包”。4月27日上午9点,一支近60人的物资运输保障突击队组建完毕。
张帅带领的20余名青年律师志愿者分配到800个包裹,包括蔬菜包、水果包、肉包。距离近的,志愿者推着超市的购物车进入社区;距离远的,他们要拉着物资走八九个社区。
“还没有撤回来的兄弟们群里报个到”“我还在华威北里西门”……晚上8点多,暖心包配送微信群中依然活跃,张帅记得,经过8小时的运输接力,晚上10点最后一拨志愿者才撤回。他说:“志愿者就是要在最难的时候冲在前面。”
新一轮疫情来袭,市民中也出现囤菜情况。北京我爱我家集团团委紧急成立了应急保供青年志愿服务队,到朝阳区184家商超进行摸排,对多家商超货架缺货情况及时上报至朝阳区保供专班协调补充货源,稳住市民的“菜篮子”。
这几天,志愿者王爽拿着一本台账,正在十八里店地区弘善家园小区走访问需。走访中,她遇到一位70多岁的听障老人,便赶紧用纸笔与老人沟通。原来,老人家里没菜了,又不会网上购买,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还了解到老人的儿女在另一处封(管)控区,王爽立即与老人的家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及需求,并一一记录在台账上。
“这是我的电话,我已经存到您的手机上了,有事您随时给我打电话,手机一响我就赶过来。”王爽在老人的手机上存好自己的号码后,在纸上写下了这句话。
王爽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所在的这支志愿者队伍,平均年龄29岁,最年轻的才22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