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邀请见证中国首金颁奖,我为自己是志愿者自豪”

作者:张宇萱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2月09日





    2月6日,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前,志愿者正在做相关准备工作。视觉中国供图


    “当中国队的奥运健儿们携手站上领奖台,在场的所有中国观众举起手中的五星红旗,振臂高呼,掀起红色的热浪。”2月6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颁奖仪式举行,这是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获得首金的颁奖时刻,志愿者张宇萱得到国际奥委会委员、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的邀请,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瞬间。

    张宇萱是北京大学药学院2019级本科生,她在北京冬奥会担任OFA志愿者,任务是为来自全球各国的政要和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提供一对一的日程规划、翻译和车辆服务。她担任的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劳拉·钦奇利亚(Laura Chinchilla)的助理。

    以下是张宇萱的自述:

    2月6日晚,我陪同劳拉女士出席了在北京颁奖广场举办的第一场颁奖仪式: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的颁奖典礼。在劳拉女士顺利完成了她的颁奖任务后,得知下一场颁奖典礼是中国队刚刚拿到首金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颁奖仪式,她对我说:“你应该来见证中国夺冠,见证这荣耀时刻”。她邀请我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观礼区,观看即将进行的中国队首金颁奖典礼。

    当广播里传出“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声音时,全场肃穆。大家庭观礼区中,几位来自各国的观礼嘉宾本在热切交流,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响起时,嘉宾们全都安静下来,面朝着五星红旗的方向行注目礼。

    看着国旗徐徐升起,我的心情激动,热血澎湃,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寄托着14亿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坚守的爱国信仰以及为坚守信仰的共同奋斗,相信也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能够见证首金颁奖的那一刻,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志愿者自豪!

    看着中国队的奥运健儿们携手站上领奖台,在场的所有中国观众举起手中的五星红旗,振臂高呼,掀起红色的热浪。

    作为一名短道速滑的“冰迷”,从9岁开始我便一直关注着中国短道速滑“梦之队”。那年正是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女队包揽全部4枚金牌的英姿还历历在目。索契冬奥会上周洋的强势卫冕,平昌冬奥会武大靖历尽波折终以王者之姿拿下首枚男子短道速滑金牌,这一路走来中国短道速滑队一直以永不言弃,追求公平的体育精神感染着我。

    因此,我深知这枚首金沉甸甸的重量。我向劳拉女士讲述范可新坚守12年终圆金牌梦的故事;讲述武大靖经历了平昌冬奥会一战成名,仍能归零再出发,克服一路的坎坷波折,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的不易。劳拉女士不住地向我点头,她说她也在电视上看到了这场比赛的转播,看到了几位运动员接受采访时潸然泪下,她能体会到我的激动和自豪。

    在冬奥会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中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更有幸看到了仪式背后的故事。

    如果说报名志愿者的动机中还存在着一点杂念——想要见到仰慕已久的运动员,想要现场感受比赛……那么经过几日的工作后,一切“杂念”都烟消云散,唯有全心全意投入岗位。

    仅是确保颁奖嘉宾都能够顺利到位这一项任务,我和颁奖典礼的礼宾老师提前三天便开始沟通日程,为了颁奖典礼的几个小时,我提前熟悉了每一处经过区域的温度和空调位置,及时提醒客户加衣;司机师傅提前熟悉现场的复杂路线;简报室的志愿者一直到嘉宾到达的前一秒还在一遍遍地练习介绍内容;现场调度人员的对讲机一刻都没有安静……

    2月4日的花样滑冰比赛,为了帮助劳拉女士寻找手机,我第一次进入了比赛坐席区。精彩的比赛就在我背后,但我只是疯狂地进行头脑风暴,调动一切能够想到的途径。为了缩小寻找范围,征得劳拉女士同意后,在场上两个节目之间的安静间隙,我拨打了这个手机的号码,通过铃声确定了手机的位置,找到了手机,劳拉女士表示感谢,并在之后的行程中多次半开玩笑说,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

    这让我不禁想到,冬奥会的魅力并不仅在于比赛本身,它能调动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热情和决心,为奥运盛会的顺利举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对于运动员,展现运动之美、展现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决心是他们奉献的方式;对于观众,为运动员的努力而欢呼是他们对体育的尊重;对于我们志愿者,享受全身心付出带来的成就感,或许就是冬奥会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张宇萱 口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叶雨婷 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卓】

故乡年味来自舌尖上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07 17:28:06

中美音乐人创作冬奥公益歌曲《燃烧的冬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06 22:53:00

诗文画中国 | 一带一路上的温暖瞬间—《潮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7 18:02:08

这把老刻刀传给了儿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7 17:13:10

当青春撞上“非遗”刺绣 | 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6 15:26:44

诗文画中国|写好中国字—“福”来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5 1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