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的“双向奔赴”

作者: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2月09日





    孙泽宇受访者供图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2月4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流泪了。让她感动的,是开幕式上志愿者的一句话。

    第二天,特莎在短视频平台上向网友描述了自己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兴奋又感动的心情。在短视频中,她含着泪说,每每回想起开幕式当晚,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那一幕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她还表示,志愿者十分友善、贴心。“他们都很开心我们能来到这里,我们也感到宾至如归”。

    在特莎更早发布的一条视频中,她分享了自己在当晚拍摄的视频集锦,并配文“这是我生命中最疯狂的夜晚”。视频显示,她跟随美国队在鸟巢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她在入场时用中文对场边志愿者大喊“你好”,一名身着粉色上衣的志愿者热情地伸开双臂,笑着用英文回应“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

    这则视频迅速发酵,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网友留言互动。不少外国粉丝被现场的热情感染,对视频中的志愿者们也赞不绝口。

    在网友的接力寻人下,视频中的粉衣小哥被找到了。这位标兵志愿者是来自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本科三年级的孙泽宇。他所在的志愿者岗位被称作开幕式的“气氛担当”,他们要站在特定位置边跳舞边欢迎各国运动员入场。

    看过视频后,他也给特莎写了回信。“‘欢迎来中国’是我发自心底的一句话,感谢你,因为你的镜头也帮我记录下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刻……祝愿你和所有运动员像2008年奥运会《北京欢迎你》唱的那样,‘在黄土地刷新成绩’。”最后,孙泽宇邀请特莎待疫情结束,再来中国看看。他在信中写道,自己会摘下口罩,当面说出那句“欢迎来中国”。

    在这之后,两个年轻人的“双向奔赴”仍在继续。

    孙泽宇也在B站上分享了这一奇妙的对话过程:“真的超级超级感动,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相聚!”同时,收到回复的特莎再次在TikTok上发表视频,致谢孙泽宇和因此认识的新朋友们:“感激不尽,我爱孙同学和所有新朋友们,谢谢你们支持我,你们友爱而好客。”

    对孙泽宇来说,突然的关注让他十分惊喜,但他表示,回忆起入选冬奥会志愿者的经历,令他意外的还不止这些。

    “在报名后的线上面试时,老师让我们在镜头前模仿一套动作,我就觉得很奇怪。去年10月,我们开始训练,训练的场地选在了学校的体育馆,我觉得更奇怪了,我想志愿者培训应该是教英语、礼仪之类的,怎么会在这个大空场里。”孙泽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体育馆后,导演组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开始教动作了。

    “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要来这里,原来我们是来跳舞的。”孙泽宇忍不住和其他小伙伴们吐槽,用的都是“捂脸笑哭”的表情。“其实我也犹豫过,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经验,身体也不是很协调,想到自己人生第一次跳舞是在鸟巢,就觉得‘离谱’。”

    虽然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几个月的训练后,自己“越跳越熟练”。“我们练了几个月之后,所有的动作都掌握得非常好了。然后导演组说,这些动作都不重要了,我又被惊到了。然后他们说,最重要的是向在场的人们表达欢迎和热情,动作不是‘定死’的,我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在各种短视频中,孙泽宇总被称作是“热情满满的粉色小哥”,但在他看来,自己的热情只是“平均水平”。4日当晚,他感受到的是整个鸟巢扑面而来的热情气氛。

    “开幕式有很多表演团队,候场时我们都会在环廊里等待,很多演员临上场都会互相照面,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鼓劲,一起喊‘加油加油’。在鸟巢里,我们见了谁都会打招呼,所有人也会跟我们打招呼,当时的环境中不管跟谁说话都会有回应,大家就都成了‘社牛’。”孙泽宇说。

    因此,向走来的运动员打招呼对于孙泽宇来说也是再常见不过的举动了。孙泽宇表示:“我当时就记得这位运动员,因为她用中文和我说的‘你好’,那时候,我感到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气氛都在一个频道上。”

    如今,结束开幕式演出任务的孙泽宇正在进行隔离。“等我隔离出来的时候,闭幕式都演完了。但是这段时间不仅让我有很多人生难忘的经历,还让我收获了一些特别特别要好的朋友,我们每天连麦看比赛,日子过得很充实。”

    谈起自己“网络走红”的感想,孙泽宇说:“代表中国青年站在一线展现出我们的好客,让我十分自豪,但我不过是一个缩影。真正让运动员感动的是全体志愿者认真亲切的付出和强大祖国的关爱和欢迎。我为全体志愿者,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卓】

故乡年味来自舌尖上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07 17:28:06

中美音乐人创作冬奥公益歌曲《燃烧的冬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06 22:53:00

诗文画中国 | 一带一路上的温暖瞬间—《潮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7 18:02:08

这把老刻刀传给了儿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7 17:13:10

当青春撞上“非遗”刺绣 | 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6 15:26:44

诗文画中国|写好中国字—“福”来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5 1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