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战役的一等功臣马毛姐——14岁冒着炮火送“亲人”过江

作者:王海涵,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6月29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今天,有67年党龄的马毛姐获得“七一勋章”。“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今年首次颁发。

渡江战役中最年轻船工马毛姐的故事,带我们重温那一段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马毛姐”这个名字还是毛泽东主席给她取的。

2021年6月,马毛姐前往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供图 )

1935年,马毛姐出生在无为县(今无为市)马家坝村一个渔民家庭,家里共有八个兄妹,家境不好。打小,她就被抱给别人当童养媳,婆家对她非打即骂,吃尽了苦头。

“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我母亲早早就学会了划船和潜水,1949年2月左右,解放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分给她粮食。可以说,她对解放军的感情,比亲人都亲。”马毛姐的女儿刘光林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1949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无为等地区。无为市党史办原主任王敏林介绍,当时在无为的大小村落里,驻扎着20万准备渡江的解放军。无为民众挑米担柴,修路挖河,征用民船,忙着各项支前工作。年仅14岁的马毛姐也参与其中,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又报名参加了渡江突击队。

那一年的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当天晚上,马毛姐和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条船组成渡江突击队,载着30名解放军战士从无为县白茆洲向长江南岸进发。

但由于马毛姐年龄小,她在出发时,被解放军战士拦了下来,不让她上船。

“我会水,不怕死。我看到自家渔船改成的运输船上坐了二三十个战士,我心情十分激动。”马毛姐回忆,自己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撑着篙,一下子就跳上了渔船。

马毛姐的哥哥眼睛不好,就在船桅杆边扯帆;马毛姐则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驾船向南岸前进。船行途中,炮弹时不时落在江面上。

马毛姐回忆,船快要驶到江中心了,突然敌人的照明弹、大炮、机枪一齐向小船打来,同行的四条船被击沉掉两条。她心里想着:早一点到岸,把敌人碉堡消灭了,后头的船就平安了。她咬紧牙关,一个劲往前冲。

此时,一颗子弹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她则忍痛继续驾船前行。

约40分钟后,她驾驶的船只抵达长江南岸,成为第一批渡江成功的船只。她紧接着又返回长江北岸,对胳膊进行简单包扎后,继续运送解放军渡江。一来一回,那一晚,马毛姐兄妹俩共横渡长江6趟,运送了三船解放军到达南岸。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是在渡江战役中无为人民英勇献身的一个缩影。在渡江作战期间,无为地区共有3382名水手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抵达长江南岸。这些水手中,有的人负伤仍然英勇奋战,有的将生命永远献给了解放事业。

同时,在被炮火映红的江面上,还有千万万万支前船工,当时,他们大多年纪正青春。正是人民无私支持、保障,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据统计,整场渡江战役中,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就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

刘光林感慨:“包括我母亲在内的那么多老百姓,还有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负伤前行,那一代人的信仰让人感动不已。”

其实,马毛姐一开始不叫马毛姐,她并没有名字,在家排行老三,家人和乡亲们都叫她“三姐”。1951年9月,马毛姐和无为县另一位“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受政务院(后称国务院)邀请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

同年10月4日,马毛姐被毛主席接到家里,“吃饭时,毛主席亲切地问我,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还要我讲述参加渡江战役的经过。在得知我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时,毛主席沉思了一会说,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你同意吗?”马毛姐回忆,就这样,她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饭后,马毛姐跟着毛主席在中南海散步。“毛主席对我讲,新中国建立了,一定要读书,要好好学习,要不要来北京上学?但我讲我想家,要回家。”马毛姐说。

后来,毛主席给了马毛姐一个本子、一支笔,为她做了两套衣服。本子的扉页上写着: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家后,毛主席送给马毛姐的衣服,她只穿过一次。

“我母亲常说,这是毛主席给我做的衣服,一定要好好保存起来。”刘光林回忆,由于1954年家乡发生洪水,马毛姐在逃水难时无意将衣服遗失了,因为这事,马毛姐还哭了好几天。

1954年6月,马毛姐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现为巢湖市)速成中学毕业后,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她先后担任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车间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1976年,她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

此外,她先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录音、录像、拍摄纪录片,用来纪念渡江战役,还原珍贵历史。同时,马毛姐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经常深入中、小学给师生作报告。

刘光林介绍,参加工作后,马毛姐从不以功臣自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离休后,她义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多场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9日电

【责任编辑:刘世昕】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