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钻用上了“一键式”自动化钻机
8月28日下午,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营员登上了国内最先进的“一键式”人机交互自动化钻机的11米高台。几天后,通往平台的钢架爬梯被拆除——这套高46.5米,重达200吨,正式投产应用两年零三个月的钻机,正准备奔赴新的页岩油战场。
作为国内首套“一键式”人机交互自动化钻机的升级款,这套钻机“血统纯正”,所有电子元器件均为国产。中国自动化钻机的研制已实现完全独立。
“大老粗”坐上一体化司钻椅
2002年,21岁的吴高岗从技校毕业后,来到胜利油田工作。
花了整整12年时间,他从场地工干到了司钻。
“王进喜手里的大刹把,我握过两年。”说起刚开始当司钻的时候,吴高岗皱了皱眉,“那就是个大铁棍子。”近人高的刹把杵在户外,司钻抬臂握把,除了吃饭间隙,一站就是10小时。
那时候山东东营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十几摄氏度,有时甚至持续半个多月。冰冷的雪花随寒风飞窜,打在吴高岗的脸上。他四肢冻僵了,但右臂仍抬着,握着刹把放一点儿,提一点儿,再放一点儿,再提一点儿......“人就像机械一样运作。”吴高岗说。大部分时候,就是这样重复性、小幅度的操作。
但随着钻井不断向下深入,悬重越来越大,下放速度也随之加快。相应地,刹钻的时机越来越难把控,刹钻费的力气也越来越大。“有时候掉得急,需要两只手一块儿,铆足了劲儿往下压才能刹住。”吴高岗说。
2022年2月的一次出差,坐在隆隆慢摇的火车上时,吴高岗的感觉与往常相比没有什么不同。20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坐长途辗转于不同的工程场地。但是,抵达目的地后,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干活的”“大老粗”的吴高岗很是震撼,“这辈子第一次见到了这么高大上的玩意儿:一体化司钻椅。”
2022年5月下旬,最新一套自动化钻机整装待发。50余辆大型卡车用7天时间,将这个“大家伙”从陕西宝鸡分装运输到山东东营。吴高岗三个多月的自动化钻机操作培训也就此结束。
两周后,被拆卸得零零碎碎的钻机已经矗立在了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牛页一区试验井组。从下仰望,状似一枚蓄势待发的火箭,直耸耸瞄着穹顶的太阳。
而彼时的吴高岗,正坐在钻机的一体化司钻房里,被四个跳动着实时数据的信息屏包围着,双手各持一个操作柄,对着两台摄像机演示“一键式”接立柱的整套流程。随着送钻键的按下,钻头破土而入,最新一套自动化钻机开始了第一段钻井征程。
“老婆,你看这是谁?”当天,吴高岗兴奋地把胜利油田拍摄的宣传短片发给妻子。这是他做司钻10年来,第一次切实体验到,单靠自己坐着按几个按键,就能完成司钻工作。
“司钻手里的三条命,越来越容易保住了”
以前司钻手里的“大刹把”,利用的是杠杆原理,用多大劲儿刹,什么时机刹,全倚仗司钻的经验判断。分毫的误差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悲剧。
老一辈的石油工人师傅们常说:“司钻手里三条命,人员、设备、井下。”
在吴高岗刚开始工作没几年的时候,这句话就牢牢砸在了他的心上。
那年刚入秋的一个傍晚,天色灰蒙蒙的,就在大家准备换班儿去吃饭的时候,发生了卡钻事故——地下的钻杆打不下去,也提不起来。当时的司钻在处理时,一个猛放,没及时刹住——“哐哧”一声,没有任何反应时间,钻机顶端的水龙头连带着方钻杆,从吊钩上脱落。数吨的重量,从10米高的地方狠狠砸下来,搥进钻台面的滚子补芯里。补芯的滚轴受压,四个十几斤的铁疙瘩瞬间弹射出来。
“有一个就从我脸前三四指的地方飞过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吴高岗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整个人直哆嗦,腿都吓软了。”
万幸的是,当时在钻台上工作的7个人,没有一人受伤。
20年后的今天,吴高岗坐在司钻椅上,打开“自动送钻模式”,钻机就可以在设置好的安全钻压范围内,匀速钻进。屏幕上清晰精确的钻进数据,可以让司钻轻而易举地掌握刹钻时机,“司钻手里的三条命,越来越容易保住了”。
再也不用在钻机上“演杂技”了
在卡钻危机过去一年后,接近凌晨的时候,吴高岗又遇到了第二次生命危险。
那天他值夜班,三根钻铤连成一柱,突兀地立在钻台面上,有近30米高。而吴高岗需要做的,就是站在20多米二层平台的边缘,系好保险带,去抱住离人身尚有一段距离的钻铤,然后紧夹双腿,徒手爬到钻铤顶上去扣吊卡。那也是吴高岗第一次爬钻铤,飘着的雨让钻铤面比平时湿滑很多,就在马上要到顶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坠了下去。
倏地感到一股强烈的勒力拦在腰间,吴高岗回过神来,随即连冷汗都凝住了。此时的他正面部朝下,远远盯着钻台,并不明亮的夜灯直晃眼。胳膊还死抱着钻铤,腰背却被紧绷的保险绳抻着,近乎平行于地面,两条腿悬在空中,晃晃悠悠......后来,队友们合力拽着安全绳,把吴高岗一点儿点儿拉上去了。
这次滑坠,让吴高岗开始惧怕脚下悬空的感觉。直到现在,跟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他都不敢走玻璃栈道。
但在钻机上,“害怕”绝对不是可以逃避工作的理由。
吴高岗被逼得没办法,想出了走麻绳的法子。那时候还是塔式钻机,二层台周围有很多钢架支撑,越向上越往里收。他先是一点点挪着攀爬上两米多的钢架,将绳子的一端紧紧栓在上面。再慢慢挪下来,逼近二层台的边缘,将绳子另一端,系在竭力能够到的钻铤最高处。如此往复缠绕——在距离钻台面约25米的高度,钢架和钻铤柱之间成功连起了一条两三米的绳桥,约莫一只脚的宽度。于是,吴高岗上身吊着保险带,脚踩麻绳,在九层楼的高度,像演杂技一样走到钻铤前,抬手去扣吊卡。“脚下踩着东西,心里才踏实。”他说。
现在,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的官方视频号里,还能看到两年前吴高岗示范操作的视频:原本要6个人才能完成的接立柱,现在只需要吴高岗一人,控制机械手和铁钻工就能轻松完成。纵是重量远远高于普通钻杆的钻铤也不在话下,哪里还需要人再爬上去扣吊卡呢?
截至目前,这套最新的“一键式”人机交互自动化钻机已经完成钻井11口,总计完成钻井井深近7万米。作为70180钻井队工程一班的班长,现在没有了司钻任务的吴高岗,正忙着带领工友们,对拆卸下来的钻机部件悉心保养:除垢、擦拭、抹油......他们正为前往下一油区钻井精心准备着。
作者 | 西南大学 赵漫
编辑 | 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