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采油”的胜利人,成就感从何而来

来源:记者训练营2024年08月28日

8月25日上午

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

走进胜利油田员工服务中心胜采厅

“城市书吧”

“AI客服小悉”

“油娃成长计划”

这些服务项目是如何

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

让我们跟随

大学生记者们的脚步一探究竟

用心做好

“一窗通办”服务

在胜利油田员工服务中心胜采厅(下称“服务大厅”)的大厅里,有四个“一窗通办”服务的窗口。这些窗口能够一站式办理公积金、工会、社保、补充医疗等多项业务。

进门右转第四个柜台,是业务员刘晓伟做员工服务工作的“主阵地”。她在2023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成为第一批上岗的"一窗通办"事务员工。在这里,她和同事们每天接待几十位市民,大多数是老人。

刘晓伟提及工作中最复杂的业务,是公积金、社保的办理。“这两块业务,尤其是公积金,真的非常考验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贷款、征信、房产、负债……每一样都需要细致入微地了解和处理。”刘晓伟解释道。

在社保办理中,一个细节便足以让工作人员头疼不已。“比如异地联网结算的药品,有时候系统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名称。这时,工作人员我们就要化身‘侦探’,通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咨询专业人士,甚至直接联系医院,一点点确认、录入。”刘晓伟笑着描述这段“寻宝”过程,言语间透露出几分无奈与坚持。

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情况,他们依靠的不仅是规章制度,更是多年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早上开会我们大家都会聚到一块儿,聊聊都有哪些新情况,” 刘晓伟说,“我们同事之间,遇到难题时总是相互提醒,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工作中,经验的积累是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通过小程序线上办理业务了,这确实方便了不少。但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电子工具,让他们少跑路,多省心。”刘晓伟说,每当看到市民们因成功办理业务而露出的满意笑容,她都会倍感欣慰。

张倩作为服务大厅的负责人,曾多次亲自为行动不便的员工提供进入员工家中的上门服务。她说:"虽然我们辛苦一些,但受益的是一线员工。"这种以服务为宗旨的工作态度已经深入人心。

自今年3月以来,服务大厅已经收到了5封来自群众的感谢信,每一封都是对服务人员敬业精神和热情服务态度的高度认可。

——清华大学 姜子琳

天津师范大学 粟悦

一封离职员工

手写信的背后

2022年11月14日,田辉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离职员工的手写信。信中写道:“听到田辉那一句‘可以把我当成朋友’,我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瞬间破防,眼泪一下流了出来。”

田辉是胜利油田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员工服务部副经理。2022年11月23日,她接到一个咨询医保转接的电话,这通电话是一名人在深圳、已经离职的员工打来的。因为并没有朋友在东营,这名员工想要带着所需材料从深圳“飞”来东营,这时,田辉对他说:“把我当成您的朋友吧!您可以放心地把材料寄给我,我来帮您办理。”收到材料后,田辉高效地完成了医保转接流程,也为这名员工省去了两千多公里的路程。

这样的温暖瞬间在西城服务协调中心的工作中已成为常态,温度与效率,早已成为了这里的名片。在服务大厅,随处可见充满温度的细节巧思:门口处有供来往行人解暑的绿豆汤、大厅中央矗立着满载期冀的心愿墙、大厅一侧还有一面“拼”出了服务协调中心各项业务职能的乐高墙,细节处的用心充盈在角角落落。

——南开大学 李佳琦

“你上班,我带娃”

服务大厅的后方别有洞天——配备有“母婴室”的女更衣室、放着按摩椅的员工诉求室,以及3间标有“胜利爱心托管”的“小教室”——它们要解决的也是员工的“后方”问题。

“这是西城服务协调中心推出的‘油娃成长计划’,希望帮助油田职工解决子女看护难题。” 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员工服务部副经理田辉向我们介绍,胜利爱心托管中心是在油田工会女职委指导、支持下创建的,提供假期托管、周末托管、日常托管和亲子课堂等服务项目。

妙妙(化名)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这个暑假,她每天早上和弟弟一起来到托管中心,等晚上父母下班后再回家。“和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比在家有意思多了”妙妙边画画,边和我们说。

“今年暑假,每天来这儿的孩子大概有十一二个人。”托管老师王伟是一名从业15年的幼儿园教师,她告诉我们,妙妙和她的弟弟曾是她在幼儿园的学生,“都是咱们油田的孩子”。

服务大厅的心愿墙上有一张便签写着:“希望暑假期间,孩子也能参加子女照拂班。”据了解,服务大厅的“胜利爱心托管”服务目前仍在试运行阶段,计划于9月后向所有油田职工家庭开放。

——浙江大学 周婷怡

从120米的高空

到2000多米的地下

藏着哪些我们没听过的故事?

让我们看看大学生记者们的记录

姜祖明

让老油田“焕发青春”

对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姜祖明来说,他现在的研究要“多点油味儿”“脚踩泥”。

2013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后加入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2021年,姜祖明主导研发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获得了当年的中国专利金奖,这是胜利油田时隔26年再次取得我国专利领域最高奖项。这项发明在仅仅先导试验时就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将试验井的石油采收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8.5%,达到了63.6%——这突破了胜利油田陆相沉积油藏石油采收率曾被定义的“禁区”60%,也让研究院向着70%的采收率新目标发起了挑战。

在他看来,“科研就是在放弃与坚持的斗争中不断发展”,“一定要在黑暗中坚持走下去,才会看到光亮。”姜祖明和大学生记者们分享,“选准一个方向,然后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的。”

——中国传媒大学 范子钰

马广俊

“油田技能大师”

50岁的马广俊是胜利油田的一名电力工作者,被评为胜利油田“油田技能大师”。他拥有388项发明专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88人。

马广俊的心思几乎都在“电”上。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为了提升专业能力,他买CD光盘,看操作指南指导实践操作,失败了就换种方法再来。他觉察到,未来计算机会在行业中发挥到重要作用,他便买了一台慢慢研究,如今马广俊已经拿到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

马广俊做过变电站的值班员也做过抄表工,比起坐值班室里,他更愿意脚踩泥土。他爬过18米的杆也上过120米的塔,现在他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

当被问到“为什么还愿意坚守在一线岗位上”时,他说:“越是在一线岗位上,越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完成电力维修、抄表的日常工作时,他总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己发明实用小工具解决这些问题。在设备维护方面,他引入了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大大减少了故障发生的概率。在项目管理上,他采用了新的流程优化方法,使各个环节更加紧密配合,缩短了项目周期。工作室的新型隔离开关远程监控装置作为油田重点项目,在110千伏田庄变电站中7条6千伏出线推广应用。

2020年,马广俊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年被评为中石化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安徽师范大学 李晓嫚

浙江大学 陈智涵

张子麟

深耕页岩油

啃下“硬骨头”

作为一名85后,张子麟已经成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页岩油压裂创新团队中最年轻的技术首席,承担着页岩油压裂全三维模拟技术研究和先导试验井的优化试验任务。

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张子麟始终走在科研创新的前沿,为青年人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对于胜利油田,我怀有深厚的热爱,并始终坚持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使命。”他始终秉持对油田的热爱和为国家贡献石油的初心使命,在岗位上勇于担当,不畏艰难。

在与青年大学生的交流中,张子麟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艰苦奋斗经历。他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在热爱的基础上要耐得住寂寞。

“在工作中一定要找到好的导师,有人带领你前进,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进行创新,在这样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的工艺技术,实现集成创新。”他回忆,前辈们教导他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学习页岩油开发的前沿理论、跨专业学习,对所从事的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面对原始创新的困难,如何突破困境,实现关键技术的攻关,张子麟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创新页岩油压裂仿真模拟技术方面的经历。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编程、消化新的实验数据,融入人的理念,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2011年7月,张子麟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后,加入了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所。2013年8月,张子麟接到了胜利油田盐227“井工厂”的设计任务,这是胜利油田首次尝试四位一体全新设计理念施工的“井工厂”,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在井上住了34天,完成了89段的水平井压裂,这在当时的中石化是一个记录。”这段经历成为张子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24岁的他因此荣获二等功一次。

“勤耕不辍敢为先,潜心攻关苦亦甜。”经过十年的磨砺,张子麟与同事们共同攻克了组合缝网压裂技术,见证了胜利页岩油勘探发现的曲折发展和矿场的突破,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山西师范大学 禹成炎

文字|周婷怡 姜子琳 粟悦 李佳琦

范子钰 李晓嫚 陈智涵 禹成炎

摄影|禹成炎

编辑|禹成炎

审核|马宇平 赵彦鑫 刘琨熠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巡演三载 同名电影定档国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7 10:15:22

话剧《人世间》第四轮演出将登陆北京世纪剧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6 20:37:22

共绘田园诗画,《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6 14:35:23

人民美术出版社举行纪念沈鹏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6 22:51:10

图知道|AI一下,跟着汪曾祺一起“寻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1 12:00:00

世界青年的平视目光,投向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青年报2024-08-19 14:15:58

香山帮的非遗“香火”何以绵延

中国青年报2024-08-19 06:44:13

图知道|有古老有新潮,如今到北京怎样地道打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19 12:00:00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