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它的谜底就是——扇子。提起扇子,就自然会把它和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相联系。
中国历来就有“制扇王国”之称,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仅能纳凉消暑,亦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着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当之无愧为中华艺术瑰宝。
回望历史长河,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衍变、完善,囊括百种扇的大家族已经形成,而在这个大家族中,杭扇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天,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优酷视频共同打造的《指尖上的非遗》节目中,将由制扇技艺传承人孙亚青,青年演员、歌手罗云熙和主持人王向群带大家了解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制扇技艺(王星记扇),一起感受它的精致和巧妙吧。
王星记扇和浙江丝绸、龙井茶并称“杭产三绝”,主要产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和舞扇。
施展开一把扇子,从扇面到扇骨无不体现着精湛的技艺,每个细节皆彰显着唯美雅致,用“静为艺术,动邀清风”形容王星记扇再合适不过了。
2008年6月14日,这项传统技艺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孙亚青作为王星记扇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精通扇骨扇面工艺设计、画面艺术创作及扇子鉴赏,是当今制扇业资深的专家。节目现场,孙亚青大师也带来了三把她亲手制作的扇子。
这第一把尽显霸气威武的扇子可谓是来头不小,它就是王星记最早进贡朝廷的黑纸扇,被称为贡扇。
另一把扇子的“气质”则完全不一样了,透露出一丝儒雅,这就是白纸扇,是王星记生产的折扇中的重要品种。
但是最难做的扇子还是属这第三把扇子——檀香扇,这把扇子制作工艺的主要组成部分称为四花技艺:拉花、烫花、雕花、绘花。这复杂精细的工艺,一套下来最起码要半个月。
精致繁复的王星记扇挑起罗云熙很大的兴趣,他也曾在参演的一部戏中用扇子完成了多场精彩的表演。在孙亚青大师的帮助下,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亲手打造一把白纸扇。
做一把白纸扇,扇面和扇骨是两大重头戏。先做好扇面,用扇骨的小骨串到扇面中间,再将大骨粘到扇面的两边,这样一把白纸扇就完成了。
那做扇面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破面,先将宣纸留出一个边上下对齐。再用已有的折面模具上下覆盖于手中的宣纸,根据折痕不断上推下推,将宣纸折紧折牢,这叫折面。
罗云熙反复观摩大师的手上动作,不一会,扇子的雏形就显现出来了。但是这还没结束,还要打开折纸看看里面的扇面是否平整,这一步叫通面。
上面的三道工序完成了,就可以进入齐头环节。先任意拿一把扇骨,与刚刚压折好的扇子对齐,再用裁刀将顶部多余的部分齐平剪裁掉。
这道工序让罗云熙费了不少力气,最终他对自己裁出的扇面很是满意,连连拍照留念。
扇面折好了,就要进行穿扇、搭边、溜边环节了。这穿扇的扇骨也要经过层层工序来选取——选料、劈篾、断料、削篾、蒸煮、造型、抛光、销钉等。
一把扇子背后有太多的故事,它承载的正是千千万万手艺人心中炙热的工匠精神。
罗云熙听到大师的讲解后,也颇有感触,“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一把成扇的品质,我也更加了解了扇子制作工艺背后的不易,和匠人所传达的心意。”
上述工序完成后,扇子看起来已经有模有样了。但别急,要想让白纸扇变得典雅、独一无二,那可不能少了绘面。白纸扇最为精彩的就是扇面书画艺术,曾有无数名人题字作画过。
罗云熙也蘸起笔墨在扇子上题上“是身如焰”四个大字:为着渴念和爱燃烧自己的能量,这爱便永远热烈、永远光亮。
仅仅四个大字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有内核的精神品质,我一直把它视为做人最基本的原则。”罗云熙说道。
就这样在大师的一步步协助下,一把精美的白纸扇终于诞生了。
近年来,王星记扇常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很多来杭的中外宾朋在赏西湖美景的同时,还会希望拥有一把王星记扇以作纪念。
无疑,王星记制扇技艺为中国扇文化的传衍作出了积极贡献,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节目的最后,孙亚青大师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愿望,“我们作为传统手艺人,很希望年轻人能够接近、加入我们传统制扇行业,希望年轻的血液能融入到古老的文化中。”
非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感悟,只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光大,非遗文化就会散发出更强劲的力量,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节目制作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