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平 >正文

青平:解码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中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特约评论员徐健 周彤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06月09日

日前,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并首次将“农业新质生产力”单列。这不仅是对“三农”家底的深度扫描,更是一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突破路径的系统解码。

农业普查从单纯的数量统计升级为新质生产力解码器,其价值已超越技术工具范畴,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通过构建涵盖科技创新指数、要素活化度、生态贡献率等维度的立体评估框架,普查数据将精准映射农业发展质量变革的轨迹。在粮食安全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聚焦中国农业从追求产量增长的规模扩张,向科技创新驱动、制度变革赋能、范式升级引领的三维转型路径探索,对透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的战略窗口具有重要意义。

打破土地产出边际递减规律,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农业普查通过系统采集智慧农业设施覆盖率、农业机器人应用密度等新兴指标,为破解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这场变革呈现双重突破路径:在要素替代维度,如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应用的无人机巡田系统与AI灌溉决策平台,以数字化装备替代传统人力投入;青岛“国信1号”养殖工船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深远海智能网箱,将食物生产空间向海洋拓展。在函数重构维度,如新疆棉花产业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实现亩产突破500公斤,南京国家农创园运用LED光谱调控技术将生菜生长周期缩短40%。技术要素是突破土地产出边际递减规律的关键变量,而普查数据将量化呈现这场革命进程,打破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被动模式。

破解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坚持从“要素壁垒”到“产权活化”的突破,实质是通过数据确权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多地的实践探索印证了这一路径:浙江德清20万栋农房经三维测绘生成“数字身份证”,农民凭链上权证获抵押贷款46亿元,沉睡资产由此转化为产业资本。四川泸县通过普查摸清闲置宅基地,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非遗工坊集群,让“一纸产权”裂变为文旅融合的增收引擎。安徽金寨开展“宅改贷”试点,农户将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拆分为不同权益包,既可整体流转规模经营,也可保留居住权单让渡收益权。这种“产权拼图”模式精准匹配了老年农户守房养老、青年返乡创业的差异化需求。普查设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权结构”专项统计,正是要捕捉此类创新,推动政策从“管住资产”转向“激活权益”。

从耕地资源依赖转向全域食物系统,重塑国家粮食安全观。普查将首次系统评估设施农业面积、非常规耕地开发利用等数据,为构建大食物观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提供支撑。突破农业生产传统耕地边界,向海洋资源、边际土地和城市空间拓展,为14亿人锻造出超越耕地约束的新型安全盾牌。实践层面,吉林大安盐碱地治理区通过有机硅改良剂与耐碱作物协同技术提升耕地质量,青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桁架式深水网箱实现养殖海域梯度利用,武汉光谷植物工厂采用多层立体栽培提升空间利用率。普查形成的全国性本底数据,将助力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科学评估盐碱地稻作、深远海养殖等新型产能替代效应,最终服务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制度设计,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十年磨一剑的农业普查,恰如新时代的“齐民要术”。解码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在破译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基因。当田野间的新质生产力破土而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在古老土地上书写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俊秀 郭艳丽  编辑:郭艳丽】

短剧出海 “后浪”献策

中国青年报2025-06-06 06:32:52

文化中国行•图知道|芒种: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6-05 07:00:00

文化中国行·图知道|诗画里的中国节之端午龙舟竞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5-31 09:54:58

快看数据|年轻人,你对周边文创感兴趣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5-28 10:15:51

玉屏箫笛:吹出青春之歌

中国青年报2025-05-13 06:56:19

从竹林到银幕 他们用镜头守护油布伞记忆

中国青年报2025-05-13 06: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