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像胡杨扎根、像石油燃烧,他们了不起!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5年03月31日

又是一年毕业季

青春的航船即将驶向新的远方

倘若作为毕业生的你

正在迷茫焦虑的选择路口

这些石大人的故事也许会告诉你

点亮青春的另一种可能——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的力量



01 坚守十八年初心的西部志愿者


2006届工程管理专业校友 陈忠帅

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事务管理局

公共机构节能监管处四级调研员

图中右一为陈忠帅


陈忠帅在上学时便被孔繁森支援西藏的事迹深深震撼,自此,前往祖国边疆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毕业后,他本可以回到老家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但这位心怀壮志的热血青年,偏想去西部看看不一样的风景!“父母一开始不同意,但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们后面也就同意了”,但他口中轻描淡写的“坚持”,是坚如磐石的决心与勇气。经过层层选拔与体检,2006年8月,他如愿踏上新疆这片热土,开启志愿服务之旅。

最初,他只想用一两年去祖国的西北看看,但不曾想这里的魅力,让他一待就是十八年!初到吐鲁番市委办公室,陈忠帅从基础协助工作做起,到独立承担公文流转等多项任务,在这期间,团委贴心解决生活难题,单位领导同事倾囊相授工作技能,这不仅让他能力提升,更让他很快融入当地。正是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温暖热心的人,时时刻刻拽着他滚烫的心,让他的个人价值最大化,使他对新疆的热爱愈发浓烈。志愿服务结束后他毅然留下,先后在托克逊县县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事务管理局贡献力量。

这期间,他还因“志愿”结了“良缘”,遇到了同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马露露,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把青春押注在西部。如今,这个山东小伙在离海最远的地方找到了家的归属,当年那个想看风景的年轻人,早已在书写风景!他自豪地说:“我将继续为这片广袤的土地贡献微薄的力量,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激励更多人投身边疆建设,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02 跨越世界砾岩勘探禁区的时代新人

2008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校友 郭旭光

现任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勘探事业部经理

2008年,郭旭光硕士毕业后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去北京还是新疆?一边是繁华京城,一边是茫茫戈壁;一面是触手可得的似锦前程,一面是国内原油产量低于安全底线的危急……他坚定地前往新疆,实现自己能源报国的理想,为国家西部大开发贡献石油科研人的力量。

2012年,郭旭光和团队向页岩油发起进攻,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带着团队驻守井场,在接近-40℃的温度下提取岩芯,他们要靠不停跺脚、搓手来维持体温,在室外工作10分钟,就得跑回铁皮值班房取暖。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仍然没有放弃为国找油。最终他们在这口井上找到了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规律,形成页岩油评价、“甜点”(油气富集、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区域)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空白,最终指导发现了10亿吨级吉木萨尔油田,研究探索形成的地质认识和技术也成为国内页岩油勘探开发“宝典”。他和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踏遍38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盆地,用非凡的智慧和打破常规的勇气,跨越石油勘探禁区,发现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十亿吨级特大油田,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的紧要关头,为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加上了一道保险栓!

近年来,这位新时代的石油先锋先后被授予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校友之星” 等多项荣誉称号。他说:“勘探是油气产业链之首,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安下心、扎下根,攻难点、打硬仗,为祖国‘加油争气’!”


03 用教育反哺家乡的女校长

2011届石油工程专业校友 麦丽开·伊明

现任新疆伊宁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


麦丽开·伊明的生涯轨迹是一段从家乡出发,经历成长,最终选择回馈家乡的故事。麦丽开出生在西部,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下,她得以进入内高班学习,并最终考入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毕业时面临多种职业选择的她,坚定地选择了报考西部计划,回到了家乡哈密地区伊吾县。“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回到西部。”

“团委是特别能锻炼人的地方,接触面广,能接触到各种人和事。”起初,麦丽开在伊吾县团委工作,组织青年活动、参与人大会议、负责少工委工作……这些经历让她迅速成长。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麦丽开选择继续留在西部。她想去做一名教师,培养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成为老师后,麦丽开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当地民族家庭更希望孩子早些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秉持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想法,她用自己的经历去一个一个说服家长和学生,“我告诉他们,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因为我有幸出去过,我知道沿海城市和新疆的差距,只有走出去,眼界才会不一样。”

麦丽开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广泛认可,她被提任为副校长,先后荣获“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伊犁州五四优秀团干”等荣誉。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们,麦丽开说:“新疆需要人才,特别需要有新思想有才干的年轻人。希望更多石大学子能来西部,这里有很多机会,能让人得到更好的锻炼。”


04 冲锋在能源一线的劳动模范

2015届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校友 孙新桐

现任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运销

事业部轮南油气储运中心主管


2015年孙新桐从油气储运专业毕业时,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毫不犹豫地选择奔赴位于西部沙漠腹地的塔里木油田,他认为这里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锻炼机会。来到新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14个大字,在他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立志要让自己的青春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 孙新桐实习结束就被分配到装车队工作, 从一名基层的装车工人干起,火车进站的声音就是他提着扳手走向栈桥的“冲锋号” 。闲暇时,他也从不放松,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017年轻烃深度回收项目正式开工,孙新桐受命负责其中的通讯标段。从图纸审查、设备材料验收到现场施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细节,全年坚守生产一线长达290余天,如期完成该标段的建设,为最终的一次性投产成功奠定了基础。

2021年凝析油系统完善工程启动,孙新桐主动请缨担任工程项目长,组织成员逐个识别关键风险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每一项高风险作业的风险识别全面、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应急处置演练到位。2023年该项目成功建成投产,极大地提高了油田公司的原油储存能力。

他先后荣获“油气运销部QHSE管理先进个人”“油田公司QC成果二等奖”、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等荣誉。“不是我把青春献给了塔里木,而是塔里木点亮了我的青春。”在孙新桐眼里,塔里木是培养他的热土,他坚定地认为,“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指引着他继续在这里安下心、扎下根。


05 决心扎根西部的新时代青年

2024届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校友 虎祥

现任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

独山子分公司调运科主管

还记得去年那名被青岛大叔叫“青年”的博士研究生吗?2024年毕业的虎祥追随前辈们的足迹,也坚定地前往了祖国广袤的西部。作为生物化工领域的一名博士,他致力于将绿色化工技术应用于西部能源产业转型,助力西部实现“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在调任到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独山子分公司工作时,他被那里历史悠久的石油文化深深感染,特别是看到新疆第一口油井时的震撼。虽然西部的工作环境艰苦,但是他却“苦中作乐”,在这片石油文化深厚的土地上,他通过拍摄短视频,用自己的视角发现并分享所见所闻,鼓励更多青年为西部贡献力量。

虎祥做出西部就业的选择,一点都不让人惊讶。在本科期间,来自甘肃陇南的他就与同学成立“反哺家乡支教队”,每年寒暑假支教队都前往陇南山区的小学支教,支教队现已发展为超过三千人的大学生校友组织。上学期间他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在石大生活的点点滴滴,吸引着更多学子来到石大求学。

从支教队到校友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他始终相信:青年之志,当以行动书写。西部发展需要更多“既懂技术、又有情怀”的年轻人,作为新时代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这便是对“扎根西部、科研报国”最生动的诠释。


七十载春秋流转

从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诞生的那一刻起

“家国同心”的基因

便深深镌刻在石大人的血脉之中

泛黄的历史档案里

1954年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首届毕业生

集体写就的“决心书”依然滚烫: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

那些被戈壁风沙磨砺的字迹


承载着一代代石油学子的炽热理想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这句朴素誓言穿越时空

在新时代的石大人心中

激荡出更壮阔的回响


当“到西部去”的号角再次吹响

“家国同心 艰苦奋斗 惟真惟实 追求卓越”

的石大精神如同胡杨的根系

继续在西部热土上向下扎根


当有人问起新时代

石大人的“决心书”该怎样书写?

当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相激荡

当生命轨迹与时代脉搏相碰撞

这便是代代石大人给出的答案——

在祖国需要处扎根

于民族复兴中绽放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