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eurosci丨于春水教授领衔CHIMGEN团队报道社会经济地位对大脑与行为的深远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于春水教授团队在探索社会经济地位对大脑与行为的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早期和晚期社会经济因素对大脑和行为特质的差异化影响(Distinct effects of early-stage and late-stage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brain and behavioral traits)”为题,于2025年2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Nat Neurosci)杂志。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被广泛认为是健康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SES如何具体影响大脑结构、功能连接性和行为特征,仍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谜团。最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与多家顶级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了一项针对4,228名中国年轻成人的开创性研究,揭示了SES在不同生命阶段对大脑和行为的复杂影响,尤其是在认知、情绪和人格方面。这项研究不仅为社会经济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经济地位与脑、行为学研究的整体流程
SES 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展现出多维度以及时空特异性特点。该研究整合了来自个体、家庭、邻里和省级层面的 16 项 SES 指标,构建出涵盖家庭 SES、家庭不利 SES、邻里不利 SES 和省级 SES 的四维因子,阐明了各维度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不同调控方式。神经影像学相关证据显示,家庭 SES 水平和灰质体积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在前额叶皮质以及小脑等与记忆、注意力相关脑区更为突出。与之相反,家庭和邻里长期处于不利 SES 暴露状况(像经济困难、失业、居住环境差等)与个体情绪特征紧密相连。长期处于不利 SES 环境中,可能会致使个体神经质水平较高,外向性和开放性相对更低,并且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外,SES 对大脑和行为的影响呈现出特定时期模式。在早期发育阶段(0-10 岁),家庭 SES 水平对灰质体积以及功能连接有着深远影响;而在青少年及成年期(10 岁之后),SES 的变化主要显著地体现在对情绪特征的影响上。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 “移动特异性效应” 这一概念,发现省级 SES 的改善(比如省级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个体认知能力,特别是工作记忆方面。然而,邻里环境的恶化(例如暴力事件增多、社会支持减少)则有可能加剧个体的神经质、冲动性等负面个性特征。家庭 SES 的变化和大脑内特定网络的功能连接性紧密相关。研究还发现,大脑灰质体积以及功能连接性在 SES 的不同维度和时期之间呈现出复杂的联系,这些变化或许在行为和情绪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从多维度对神经机制进行解析,为精准化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改善家庭和邻里环境,尤其是减少不利 SES 暴露,能够明显降低个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同时,研究也揭示了早期和晚期 SES 对大脑和行为的不同影响,这提示我们在制定干预政策时,要考虑个体生命历程里不同阶段的独特需求。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许强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吕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纪元助理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于春水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邱士军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徐凯教授。
作者介绍
于春水
于春水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脑影像研究,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中国汉族人脑影像遗传学队列(CHIMGEN)”,提出了“脑影像暴露基因组学(NIMEG)”交叉学科研究新领域。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Human Behaviour, Brain等国际顶刊发表一系列论文,累计他引16000+余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