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春光 梦南繁!丨农业强国 南农画卷③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
新的一年,南京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接续强势推出融媒品牌策划“农业强国南农画卷”,通过视频、海报、图文等多元立体的视角呈现,陆续铺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蓝图上的南农印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朝耕暮耘,四序迁流
历史的巨笔
在神州大地上的每一寸热土
再次镌刻下厚重的时代印记
书写下新的时代华章
栽科研硕果香飘万里
续奋斗之姿情系泥土
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南农人已迈步守正创新的又一程
奔赴又一年春天初绿和秋日硕果
经度:东经108°56′30″至109°48′28″
纬度:北纬18°09′34″至18°37′27″
勾画出了中国海南岛最南端
三亚市的地理位置。
温度:25℃
湿度:70%
全年日照时间:2563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
位于三亚市南端崖州区坝头村的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南繁试验基地
不同于祖国北方的春寒料峭,
这里四季如春,暖意融融,生机勃勃,
是一座“天然的大温室”。
南繁287亩的试验基地里,
碧绿饱满的大豆豆荚沉沉坠枝头,
1000余份种质材料正在加代繁育;
“宁香粳9号”金牌水稻长势喜人;
60多个自主培育的菊花品种耐热绽放;
“阳光玫瑰”葡萄青翠欲滴;
300多个品种的睡莲五颜六色……
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热度
2025年春节,
三亚人气最高的要数“耐热”的菊花!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与三亚天涯海角、大小洞天景区,
联合推出新春贺岁主题花卉造型,
献礼三亚新春。
主要以耐热菊花新品种和专用栽培技术为依托,
设计春节文化、
民俗风情与三亚景区元素的菊花艺术造型,
献上一场农文旅融合的节日盛宴,
展现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此次展示的数万株菊花
均为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团队
自主培育的耐热品种,
通过光温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核心技术,
突破传统菊花在热带地区
春节档期开花的技术瓶颈。
其搭配景区天涯文化、海洋景观元素,
打造出“祥蛇献瑞”“鱼跃新春”等立体花艺场景,
实现农业科技成果
从实验室到景区场景的精准转化。
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团队
入驻三亚选育耐热菊花品种,
先后引进了金陵系列、钟山系列、
灵岩系列、南农衡春、南农小金星等
60多个自主培育的品种在当地试种。
历经多年,团队已筛选出
适宜低海拔热带地区种植的
8个地被菊品种和5个切花菊品种。
“北菊南种”的试验成功,
让反季节种植菊花成为可能,
菊花产业的全年供应有望实现。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持续
深化“农业+文旅”合作模式,
依托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
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融入旅游消费场景,
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祖国的广阔天地,
是南农人的实验室。
南农人正用农业科学家的浪漫想象、
专业智慧与科技耕耘,
让三亚百花齐放、瓜果飘香。
到田野深处才能体察“三农”的脉动,
在产业一线才能了解农业的态势,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
与“十五五”谋划之年,
以梦为犁,
南农人为新的丰收接力耕耘。
看农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
生活蒸蒸日上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