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从逆流而上到奔涌向前!她是刘浩晶!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03月25日

刘浩晶 大连理工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

高中毕业于甘肃省陇西一中

校2023-2024年度自立自强标兵

曾获国家奖学金 曾宪梓奖学金等奖励

校优秀青年志愿者 学院优秀团干等荣誉



不是随波逐流的浪花

而是行稳致远的航船

船舶女孩刘浩晶的成长航向

一直稳稳把握在自己手里


从大山里考出来

大一上学期的刘浩晶

还未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高数只考了73分

成绩低于班级平均分

看见舍友们纷纷取得优秀成绩

刘浩晶暗下决心:

“要努力一把试试,

看看自己的潜力。”

反思与探索后

她改变了学习方法

抓课堂 勤小结 课下二次学习

挖掘知识点 逐步突破

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

大三时 她已能在许多课程中

拿到近满分的成绩

大三学年加权95.45分 排名1/104

前三年90+课程近50门



在进步的旅程中

刘浩晶并不是孤身作战

她与室友们始终互相激励 共同成长

一起搭建“宿舍讲堂”

一起组队参加竞赛

一起当坚守课堂前排的“钉子户”

“我们寝室从没有‘反卷’一说

如果有人没去学习

反而会对她说:

‘时间不多啦,快学起来!’”

寝室四人团结共进 聚沙成塔

三年专业成绩均位于前10%

荣获2022-2023学年本科生标兵寝室称号

4人均获得推免资格



大二时 刘浩晶开始拓展

学习之外的天地

科创方面 她开始深耕“大创”项目——

基于降阶模型和深度学习的破损船舶

运动响应快速预报方法研究

该项目主要基于降阶模型和深度学习

对船舱破损的安全情况做出迅速判断

跑算力的过程并不轻松

一方面

她要从头学习软件Star-ccm+

另一方面

网格精密度不够会让结果变得更差

刘浩晶不断琢磨 请教前辈

也“硬着头皮上”

将独立学习、分析的“穴位”打开

“我想,人都是畏难的,

但只要去克服,积极地学习,

往往会发现许多流程实质上并不困难。”

凭借这股“不畏难”的劲儿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大赛......

刘浩晶先后参与各类科创竞赛

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4项



还是大二这年 刘浩晶将视野放宽

在暑期参与了报国企业行社会实践

走访了长三角地区各大船海名企

实际接触了行业之后

她对那些原本“高大上”的事物

没有陌生的距离感了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

“不管是军船还是民船,

研究院还是船厂车间,

每个船舶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

发光发热。”

返校后 她还将此行的收获

通过宣讲分享给400余名同学

一次次总结和分享

进一步坚定了她

追寻船海梦 科研报国的决心



日常生活中

刘浩晶也会充分展现自己

活泼的 热爱生活的一面

合唱比赛 啦啦操 趣味运动会…

这些精彩的文体活动

她每一年都不缺席

“虽然在运动上我挺‘菜’的,

但是我很喜欢唱歌跳舞、趣味项目,

能够强健体魄、丰富内心。”

此外

刘浩晶也十分热心参与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时长超300小时

她觉得志愿服务既能帮助他人

让自己与更多人接触

也能够作为学习的有机调节

“不把时间浪费,一举多得。”



“再努力一下吧,我再试试!”

“如果我坚持下去,会不会做得到呢?”

“后来我确实去实践了,

也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这是刘浩晶对自己大学生涯的回顾

提到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她说

“希望学弟学妹们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只要付出了时间和精力,

一定会有相应的收获;

大学有很多机会去表现自己,

不要怯场、不要害怕,

有机会就向前冲,

每次锻炼都会成为自己独特的经历。”




长风“浩”荡 “晶”益求精

在大工三年多的求学成长

让刘浩晶坚信:

努力可以冲破牢笼

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未来 她将留在大工继续深造

在逐梦船海 科研报国的道路上

奔涌向前!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