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说 | 初心为炬照征程,青春淬火铸军魂
以青春之我,答时代之问
青春如朝日初升,映照着民族复兴的万里长空;使命似长河奔涌,激荡着时代强音的磅礴力量。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绝唱,一代代青年以热血为墨、以奋斗为笔,在历史的卷轴上书写下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请听来自学员陈启航 的“青说”。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阐释“初心”“使命”,深刻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形势,我们唯有不忘初心,奋斗不止,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如果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绚烂的篇章,那么奋斗则是镌刻其价值的永恒底色。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扎根大漠五十载,献身国防终不悔”的林俊德,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黄文秀,历代中国青年以初心为帆,以信仰为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前途,将美好青春融入伟大事业,用实干诠释“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无数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天宫”遨游,“蛟龙”深潜,“嫦娥”揽月,“祝融”探火,一个又一个新纪录被刷新,一座又一座新高峰被攀越。当代青年正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闯劲刷新着“中国速度”,正用“择一事而终一生”的执着诠释着“奋斗的真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需要以忠诚的信仰、高度的自觉,创造属于我们这代青年的历史。
枕戈待旦怀忧患
橄榄军营展芳华
古语有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和平与发展中,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交融前所未有。但是,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我们应该在这些表面浮华中保持清醒、提高警惕: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地缘博弈愈演愈烈;巴以冲突谈谈打打,世界大国各怀鬼胎;就连我们家门口的太平洋也不安宁,时不时有宵小不自量力,螳臂当车,妄图阻止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外部的风险挑战依旧存在,看得见、看不见的战场依旧波谲云诡,我们要随时准备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在这样的危局下退缩;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允许自己置身事外。参军报国,选择成为中国人里最勇敢的那一群人,选择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不仅是我们的选择,更是我们的承诺、我们的初心、我们的使命!
请提三尺屠龙剑
愿破胡虏在军前
每个青年人都有远大理想,而参军报国便是我们选择的最佳途径。霍去病二十岁率军奇袭匈奴王庭,不仅斩杀了大批匈奴高层,还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寻淮洲二十二岁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率领红七军团一路拼杀,在浙闽赣高举北上抗日伟大旗帜;庞国兴二十二岁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一个临时组建的三人小队连续作战一天一夜,深入敌后十五公里,荣立一等功。他们都以青春之身奋而投效军伍,于沙场建功,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敬仰。
也许,我辈很难有封狼居胥、饮马北海的机会,但若给自己的人生刻上军旅痕迹,以霍去病“匈奴未灭”的果敢、寻淮洲“北上抗日”的坚定、庞国兴“孤胆破敌”的勇毅,传承“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英雄气概,锤炼“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过硬本领,那也一定能让平凡变作不凡,让自己回首往事时,不至于悔恨负了初心,不至于悲叹虚度年华。
回首百年征程,纵横千帆竞渡。如今,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越来越近,作为新时代的军校学员,一身戎装,既是荣耀,也是重担,既是祖国的信任,也是祖国的期盼。我们虽不处于斗争一线,但也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子情怀,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接下来的军校生活中、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初心不改,留下属于我们青春的壮美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