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习近平点赞的这座古城,为何一直长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年03月22日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题:习言道|习近平点赞的这座古城,为何一直长盛?

“希望你们的生活幸福安康,就像纳西族的大姓‘和’姓一样,和和美美。”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

古城的石板路深浅不匀、凸凹不平,见证了几百年来繁华兴盛的过往,也见证了文化在这里繁衍发展、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的文化、风光、民俗都非常吸引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

历史上,丽江古城不仅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还是汉唐时代通往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作为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丽江古城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为何一直长盛?

答案就藏在山水、人文、时间里。

玉泉水在古城内穿街绕巷,354座桥边,青瓦白墙、飞檐翘角,一座座美丽的纳西小院错落有致。

向高处看,屋顶轮廓纵横交替,瓦猫镇守在屋脊上,“起山”“落脉”构成优美的曲线;向侧面看,飞檐、悬鱼、麻雀台等元素相映成趣,每扇门窗都有新风景;再向里看,家家户户有花草香,方寸小院大有天地。

古城民居讲究自然两字,顺坡就势、随水布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等格局设计,把纳西族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800多年前,纳西族先民聚于玉龙雪山下,“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蜚声海内外的纳西古乐……纳西族的语言、音乐、舞蹈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丽江古城融合了汉、藏、白等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目前,仍有40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

曾被徐霞客形容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氏土司府衙署,见证了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如何做好保护和传承?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曾指明方向,“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应当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近年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们不断创新保护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如今,集景区、社区、遗产于一体的丽江古城,正迎来新老古城人不断交融的崭新景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此创业,投身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手工艺等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同时,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让丽江古城更智慧年轻。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古城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温情与时代的活力。

玉龙雪山的融水在三月苏醒,黑龙潭的垂柳抽出嫩芽,白沙古镇的梨花开成雪海,又到一年旅游季。

总有人问:丽江什么季节最美,什么时候来丽江古城最适合?

丽江给出了答案:你来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责任编辑:胡庆章  编辑:董志成】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