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首页 >滚动 >正文

展馆内外 探寻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作者:孔斯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03月22日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游客头戴虚拟现实头显行走在艺术街区,沉浸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画面中。这场户外大型实景VR展以山海经为灵感,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夺人眼球的动画效果在眼前展开,与实景街区的景象重合,令人难以辨别真实与虚幻的边界。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艺术体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游客头戴虚拟现实头显行走在艺术街区,沉浸在户外实景VR体验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参观者在“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观看吸收了艺术家早期作品的视觉元素后,由计算机算法生成的画作。艺术家试图挑战艺术家的自主性以及人类主体性的边界。“超级智能机器会需要艺术吗?”作品介绍中写到,安妮卡·易的答案是:“或许不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参观者在“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观看由光纤制成的机械放射虫装置。放射虫是一种单细胞浮游生物,最早出现于距今约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在维系地球的氧碳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跃动的光脉与微妙的震颤如同心跳般跳跃,模糊了生物与人工之间的界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参观者在“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观看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活体细菌,这件作品探讨了生物技术的介入如何重塑了人与其他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关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参观者在“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观看一件以艺术家自己的艺术创作为蓝本、由计算机算法生成的影像作品。艺术家与软件工程师合作研发了一款算法,将她的创作流程、方法、所有作品档案与研究资料输入系统,并设定了特定的变异周期,希望它最终能够独立生成完整的艺术作品。她试图展现一幅未来艺术的图景,即在艺术家去世之后,依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作品进行转译和新生的可能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参观者们聚集在一件装置作品前观看、拍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一名外国观众在拍摄名为《天妇罗炸花》的装置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一名参观者在拍摄一件名为《文明值得吗?》的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展览现场的参观者们。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3月21日,北京798艺术区,“分裂与逢合:关于图像的地理”展览现场,一名参观者在观看影像作品中由AI生成的片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责任编辑:曲俊燕  编辑:张胶】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