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衔“知”归巢,他们说……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2025年03月17日


从严寒到酷暑

10000名学生科技专员回到家乡

架起了山农与阡陌乡野的“高速路”

从暑假实践打卡到存满老乡笑脸的手机相册

每一个寒暑假过后

学生科技专员心里就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牵挂

这些说不完的感悟正是他们A+的青春答卷


在文末 小编将与你一同重温

一座座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的筑梦故事


未来技术学院(齐鲁学堂)

2024级 王可欣


服务驿站: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霞峰村

心得体会:


寒假里,我作为乡村振兴驿站的学生科技专员来到了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霞峰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村后,我们首先完成了乡村振兴驿站的挂牌工作,这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责任的彰显,宣告着我们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坚定决心。



通过与村书记面对面交谈和填写调研问卷,我了解了村民对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以及乡村发展的需求和想法。对于农产品销售困难、附加值低等问题,我提出借助网络进行直播带货、拍摄宣传片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我还积极向村民们宣传介绍乡村振兴驿站APP,帮助他们解答疑问,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这次的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学生科技专员的责任重大,也激发了我对乡村发展的热情与使命感。未来,我将继续跟进农户的情况,定期回访,解决技术应用中的新问题,帮助乡村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


农学院

2022级 王耀鹏


服务驿站: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马回沟村

心得体会:

在国家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兴农的时代浪潮中,我与同为公费农科生的学生科技专员们,怀揣着对农业发展的无限热忱与责任担当,毅然走进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马回沟村,投身这场意义非凡的乡村振兴驿站建设活动。


初到村庄,我们便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深入冬麦田,与农民进行面对面地沟通,我们不仅详细记录下冬小麦的土壤状况和生长情况,还明晰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技术需求。


在与村支书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马回沟村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但由于种植技术相对传统、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经济效益较低。同时,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中间商,农民的收入增长受到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从种子的选择、播种时间的确定,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建议。此外,我们积极与学校优秀校友——淄博禾丰种业朱总取得联系,提供了其研究院培育的玉米品种齐民玉17号与19号供我们进行推广。我们详细地为村民们讲解种子的特性以及经济效益,并展示了其他大环境类似地区种植的丰收案例。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农民推广了学校自主研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方便随时查阅学习,有问题找专家。



每一次听到农民的认可和感谢,我都倍感欣慰和自豪。我深知,科技助农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努力,做好学生科技专员的各项工作,真情投入、真诚以待、真心付出,用科技的力量为家乡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农学院 

 2023级 马成程


服务驿站: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洪庄村

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一名学生科技专员,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怀着满腔热忱,前往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洪庄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到达村委会后,村支书热情地介绍了洪庄村依托菏泽“中国牡丹之都”打造的品牌优势,目前已种植牡丹芍药面积达400余亩,并引入猕猴桃高附加值作物,形成了“牡丹芍药+猕猴桃”的双核产业模式。通过与村民刘大爷沟通得知,在牡丹的连年大范围种植中,部分地块因连年种植导致养分失衡。我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建议:推广轮作制度,并引入有机肥替代化肥;针对芍药根腐病问题可利用生物防治方案,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脚踩泥土,方知农事艰辛。在村民们的带领下,我认真参观并学习了小麦冬季灌溉和病虫害监测技术,并邀请了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做好寒假调研数据的补充。随后,我教村民们下载安装注册乡村振兴驿站APP,向他们详细介绍各功能板块,帮助村民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下一步,我将持续跟进洪庄村乡村振兴驿站的建设工作,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和所学知识帮助洪庄村的农产品发展,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逐步实现!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陈思羽


服务驿站:日照市莒县碁山镇水由村

心得体会:

为延续暑假期间对水由村乡村振兴驿站的建设,年后我重新踏上了这片土地,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联系老师分析问题,多方合作解决问题。


进村后我便直奔冬小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刚探出头。根据当地春小麦田雨后白穗频发问题,在咨询植病系专业老师陈蕾后,我向张书记提议“治不如防”,在降雨前喷药是预防赤霉病、茎基腐病不可或缺的一环。



占地80多亩的“情深一农”采摘果园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帮忙修剪枝干时,我发现四分之一的苹果树主干顶端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裂褶菌密布,树皮大片腐烂。于是,我便提议在做好石硫合剂清园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针对性果树病虫害防治,分离病原,切断传播途径,真正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家乡发展。


特别的是,临走时我收到了一箱由我在暑假亲自管理的旱稻磨成的大米,当手中的稻穗变成口中的香米,我才真正品尝到调研助农的回甘。展望未来,我将在田间地头积累更多实打实的病虫害防治经验,让青春与乡村全面振兴“双向奔赴”!



植物保护学院

2023级 蔡芳萍


服务驿站:滨州市店子镇西红柿产业园

心得体会:

在这个寒假,我依照学生科技专员七项任务,安排制定了赶赴家乡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西红柿产业园的社会实践行程。作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店子镇西红柿产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积极投身家乡产业建设,争做农村产业创新大盘的一粒“小棋子”。


本次实践,我结合产业园特点与本专业知识制作了包括“产业经营”、“病害防治”以及“典型虫害——番茄潜夜蛾”等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问民所惑、解民所愁,力求做到在泥土地实践中检验所学、在产业园劳动中助农转新。


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产业园负责人杨书记翔实介绍,生成自己独一份的“乡村笔记”;向杨书记学习“挂苗”“摘柿”的农事技巧,在动手实践中了解田间“病毒病最难防”问题,结合所学针对“病毒传播介质多且不易灭”的特点提出了我的建议,并向他推荐了学校研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手把手”教他上传种植疑惑,等待专家教授的专业解答。


同时,杨书记还提到升温后田间需要开始制定新一周期打药防治蛾、虱类害虫任务,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防治指导。我记录书记所需,及时联系学校老师解惑,老师为我提供了专业文献并建议当地从害虫习性方向提前进行防治,我查询了符合当地害虫习性的规律进行了防治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杨书记推荐了药效更佳的生物素农药。



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此次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身为农科生的责任与使命,激励着作为学生科技专员的我不断强化自身本领、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助力店子镇番茄“打”出新产业道路,用青春力量点亮乡村振兴一盏“微灯”。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级 潘语萱


服务驿站: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白马石村

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我作为学生科技专员来到白马石村,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白马石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独特,却一直面临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的难题。


朱砂拓片制作与包装是我实践的重点。朱砂拓片技艺传承百年,我向村里老艺人虚心学习,逐步掌握了从选纸、调墨到拓印的每一道工序,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匠心智慧。为了让这项技艺更好地走向市场,我为其精心设计了具有现代化和地域特色的精美包装,融入白马石村自然与文化元素,还添加了购物二维码,方便购买者了解其历史与工艺,最后印上专属印章。这些印章则是运用了现代技术设计,将传统文字与民俗图案相结合,极具文化内涵。



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我对朱砂拓片的制作工艺与文化价值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讲解,生动的讲述成功吸引了众多线上观众的关注,不少人纷纷下单购买。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对科技与传统相结合所迸发的强大力量,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这次实践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让我更加懂得了乡村振兴的内涵。未来,作为学生科技专员,我将继续挖掘白马石村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特色产品,如文化主题手机壳、书签等,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拓展销路,助力白马石村文化产业在科技赋能下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林学院

2023级 翟欣郅


服务驿站:济宁市曲阜市陵城镇星家村

心得体会:

学农爱农,强农兴农。作为乡村振兴驿站的学生科技专员,2025年寒假期间,我来到曲阜市陵城镇星家村开展调研,投身于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社会实践中。


在驻村实践的这几天里,我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与村委负责人联络,协助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讨论驿站建设相关工作;与村民交谈,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倾听了大家生活中的暖心故事;走访村中养鸡大户,通过访谈全面了解情况,手把手教农户下载、注册、使用乡村振兴驿站APP中的“随时问”“学农技”等模块,解决鸡鸭养殖、小麦玉米种植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实地走访了星家村“满天星”助教中心,幸福食堂、“满天星”石磨面粉厂,切实感受到村子为带动村民致富所付出的努力。小朋友们在助教中心获得学业帮助,老人们在幸福食堂里享受免费早餐,还有村内的面粉厂为村民增加就业岗位,村民们的幸福感十足。同时,我还针对经营方式方法等的不足,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助力发展的相关建议,期望村子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级 张国卿


服务驿站: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前郭庄村

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我作为乡村振兴驿站的学生科技专员,前往杨庄镇前郭庄村开展社会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向村民们推广乡村振兴驿站APP,重点介绍了APP内的“随时问”功能,让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就能随时学习农业技术、解决种植难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外,我还与村书记、村民代表共同商讨乡村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大蒜和小麦种植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大数据优化种植结构、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农业管理等建议。在参观科百基地大棚时,我见证了物联网和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化调控来帮助作物生长。在此之中,我还深入了解了农户的家庭生产状况,并积极指导村民填写调研问卷,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做好学生科技专员的工作,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积极联系学校专家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科普讲座和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更多现代农业技术,提供致富的新思路。



动物医学院

2022级 李菁


服务驿站:滨州市阳信县金阳街道城西新村

心得体会:

年前,我通过走访调查,基本掌握了阳信县鸭梨种植的大体情况,阳信县鸭梨种植总体种植面积较大,但个体规模较小。种植范围较为聚集,多以村为单位,种植方式多为人工种植和采集。种植梨的品种也比较单一,以鸭梨、秋月梨为主,售卖方式多为超市和个体摆摊销售。阳信县有已基本建成的景点——万亩梨园,在梨花开放时节还会定期举行梨花会,为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后,我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交流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等,发现鸭梨种植过程中存在病虫害防控难度大、灌溉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品牌化建设有待加强,但目前梨农年龄偏大,缺乏获得专业指导的途径和能力。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积极向农户们推广乡村振兴驿站APP,协助他们注册账号,为他们讲解如何在APP中咨询专家解决问题,发挥远程专业指导的作用。



作为一名农大学子,同时是家乡乡村振兴驿站的学生科技专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下一步,我将持续关注阳信县内的鸭梨生产发展状况,及时搭建学校和驿站沟通联络的桥梁,我也将继续努力,扎根乡村振兴驿站建设一线,谱写出属于农大人的青春乐章。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级 张越翔


服务驿站:临沂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孙旺村

心得体会: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个寒假,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前往临沂市沂河新区孙旺村参与乡村振兴驿站建设。



在驿站建设过程中,我走访村里的农户,指导他们填写调查问卷,并与农户们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在交流中得知,山东春季较为干旱,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出苗以及正常发育。


针对这类春旱问题,我积极联系校内指导老师给出解决方案:可以改装浇水设备,采用每个地头或者邻近几个地头一个水阀的方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水量。于是,我便协助村民们去地里浇麦子,同时给他们讲述此种灌溉方式的好处。随后又与当地农户围绕“如何防治春旱”主题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让更多农户能够降低春旱带来的经济损失。



通过本次深入乡村实践调研,使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驿站对广大村民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作为一名学生科技专员,我将持续推进乡村驿站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结合资源与所学,为家乡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校驿站建设添砖加瓦。


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2024级 叶睿瑶


服务驿站: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丰乐屯村

心得体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学生科技专员,我立足本职,用奋斗诠释担当,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与村民共绘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为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社会实践工作,我精心设计了访谈提纲,并与村支书沟通交流,询问村民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了解到丰乐屯村传统特色产业——柿子种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但柿子种植产业也面临着中青年劳动力不足、规模化生产难实现等问题,结合专业知识所学,我提出推动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想法。


此外,我还向村民介绍了学校研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并帮助他们通过“推资讯”功能了解农业技术领域知识,利用“随时问”板块提出生产中的问题,寻找更多解决方案,为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驻村期间,我积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投身到树苗培土等实践活动,切实感受到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不断厚植爱农情怀。



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会坚守初心使命,履行学生科技专员的职责,密切与村民联络,深入开展调研,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交出令人满意的青春答卷。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3级 崔远庄


服务驿站:潍坊市寿光市稻田镇吴家村

心得体会: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是真本领。为积极响应“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建设,我前往潍坊市寿光市稻田镇吴家村开展驿站建设工作。


驻村期间,在村支书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召开了驿站建设座谈会。会上,我向村民们介绍了学校开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并指导村民下载安装注册并详细介绍了APP中的“推咨询”“学农技”“随时问”等功能模块,使其真正做到有问题找专家,有困难共同上,为农民做实事。


同时,通过行政村和村民的问卷收集和数据分析,我们精准把握了农民的真实需求。走进农田,与农民群众沟通交流,为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难杂症。身为学生科技专员,我积极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为农民提供帮助,真正做好驿站建设工作,搭建起学校与乡村农民的沟通桥梁。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们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作为学生科技专员,我会继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努力做好工作任务,搭建起良好的桥梁,在工作中进步,于奉献中成长。


生命科学学院

2024级 林雪源


服务驿站: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乡村振兴示范区


心得体会:

“走进乡村、扎根基层、深入田间,用实际行动真正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寒假伊始,怀揣着满腔热忱,我来到了东昌府区堂邑乡村振兴示范区——教场李村开展实践活动。


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葫芦大棚,在对村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东昌府区葫芦销售额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村民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此保障葫芦的形态与产量。然而,目前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提高堂邑葫芦的知名度,二是在种植方面,如何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新兴技术来提高葫芦的质量和产量。经过与村领导召开建设座谈会商议,我们共同研讨出“线上线下双推广”的模式方案,还创建了专属公众号持续推广堂邑葫芦文化,希望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数字化。



此外,我们积极入户走访填写调查问卷,深入了解村内的相关情况,并为村民们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驿站APP的使用方法,耐心指导村民熟练掌握并应用,以便更好地获取农业资讯以及农业生产种植方面问题的解答。


在本次的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颇丰,深入田间地头体会劳作的辛苦后,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我们将持续跟进教场李村的建设发展情况,不断增长本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

2024级 孙艺桐


服务驿站: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唐刘村

心得体会: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作为“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学生科技专员,我深入家乡临沂市卞桥镇唐刘村开展实践,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驻村期间,我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填写了解到,唐刘村以传统小麦种植为基础,蜜薯产业为经济支柱,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农业发展仍面临挑战:小麦种植依赖传统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蜜薯种植虽具规模,但在施肥、灌溉等环节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推广乡村振兴驿站APP,帮助村民通过线上平台获取专家指导,解决种植难题;二是引入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通过电商直播带货拓宽蜜薯等农产品销路,助力农民增收。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赋能与青年力量的深度融合。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唐刘村的发展,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注入新动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

2024级 秦静茹


服务驿站: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山东伟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在学校的积极号召下,我积极参加乡村振兴驿站建设,作为科技专员前往鄌郚镇伟圣田园综合体开展相关工作并收获颇丰。


在参观完鄌郚镇伟圣田园综合体后,我深刻感受到该综合体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该综合体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多个村庄,形成了以高品质无籽瓜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这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我与负责人一同深入调研了村中的发展状况,重点聚焦“三农”问题。我们认真采集了村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收入等关键信息,并规范地填写了行政村调研问卷,这一过程让我对村庄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我还向负责人宣传推广了学校开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详细介绍了“随时问”“学农技”等模块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这次活动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青年一代在这一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我将作为学生科技专员继续积极跟进乡村振兴驿站,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23级孙奉煊


服务驿站: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王家村

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担任淄博市淄川区学生科技专员队长,在淄川区统筹开展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社会实践工作,完成学生科技专员任务,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面向淄川区驿站建设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一场科普讲座,针对“智慧农业、农业强国”“乡村振兴驿站建设”“课业学习技巧”“个人学习经历”四个方面开展讲座,介绍农业科技前沿、现代农业发展和课业学习与人生发展规划,引导青少年学生涵养爱农情怀和学农兴趣,树立远大理想。


驻村期间,我积极向农户推广乡村振兴驿站APP,协助下载注册并介绍其功能与使用方法。同时,在王家村及附近各村庄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有关“废弃药物处理”的调查,并且及时向村民宣传安全用药常识,为乡村卫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也为驿站建设课题的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将持续推进淄川区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工作,肩负起乡村振兴驿站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真正做到为家乡贡献青春力量。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新的认识,乡村振兴重任在肩,吾侪当奋楫笃行,推动乡村振兴!


国际交流学院

2024级 王姿涵


服务驿站: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

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作为一名学生科技专员,我走进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乡村振兴驿站,去探寻这里上果下渔的奥秘。


通过和刘增光书记面对面交流、填写行政村调研问卷中得知,村内的渔田面临着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要想种出好果树,技术研究是关键,目前毕村缺乏技术人才,果树的品质有待提高。同时在管理方面,村内的人口较少,果树和鱼塘都面临无人管理的问题。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村内确实存在果树无人打理、田地大多荒废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积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方面都需要人才,可以通过发布网络招聘信息等方式引进人才来进行开发研究和管理果树。同时,我向村内积极宣传推广学校开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详细介绍里面的“推咨询”“找资源”等功能模块,期望能让此软件成为村内致富的好帮手。


此次的社会实践中,身为学生科技专员的我收获满满,下一步,我将继续发挥作用,积极跟进后毕村的建设发展情况,为村内的人才引进贡献力量。



艺术学院

2023级 游天恩


服务驿站:泰安市真核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作为一名乡村振兴驿站的学生科技专员,我走进真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践调研,收获颇丰。


进入公司,我们首先参观了生产实验室。在这里,微生物菌剂从概念逐步转化为实物的全过程一目了然,科技的魅力扑面而来。在交流中,公司技术骨干向我分享研发历程。从最初的创意萌生,到突破研发过程中的重重技术障碍,每一个故事都尽显智慧与坚持,让我对研发的不易有了深刻体会。



本次实践的重点是学习微生物菌剂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人员用丰富的案例与现场演示,呈现出微生物菌剂能够迅速治愈农作物疾病,同时优化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功能,让我从中真切体会科学技术对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践期间,我积极指导相关人员填写调研问卷,收集企业发展问题。企业表示,当下市场对微生物菌剂认知不足,推广困难,同时专业复合型人才短缺,也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向企业推广学校研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并着重推荐了 “随时问”“找资源” 等功能模块,以此强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下一步,我将努力发挥学生科技专员作用,密切关注企业发展需求和学校驿站建设制度的需要,做好校企沟通的桥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级 王文硕


服务驿站:潍坊市九山镇薰衣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心得体会: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浪潮下,我怀揣着对家乡的热忱,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身为一名学生科技专员,我与其他学院的学生科技专员一起走进了这片“紫色花海”。


九山镇地处山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然而在过去,其经济发展较为迟缓,传统农业模式难以满足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薰衣草产业的蓬勃兴起,为九山镇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实践活动前,我先与当地负责人取得联系,抵达薰衣草展厅后,村民给我们介绍并体验了薰衣草的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制作与功效。随后,我们走进薰衣草景区,在村民的介绍下了解到当下薰衣草种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产业链较短,产品多为初加工,而且销售渠道窄,主要依赖线下。同时,在与附近农户的交流中了解到,薰衣草的花期存在季节性,冬季的游客数量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收入。


正所谓科技兴农,我们便提出可以借助网络直播带货形式、加强旅游项目多样化的开发等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向村民介绍了学校研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通过“随时问”功能随时提出薰衣草的相关问题,专家教授在线解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跟进薰衣草示范区,为家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理论转化为兴农本领,深扎泥土地,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10000个乡村振兴驿站

是乡村发展的熠熠灯塔

展望未来 征途漫漫

农大学子的脚步永不停歇

以知识为犁 深耕驿站建设

用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志向

续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