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司法行政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推动法治思维深入民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前不久,在重庆市万州区司法局指导下,区经信委、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7个执法支队组团对该企业配电箱、发动机、消防栓等安全设施“把脉问诊”,合并开出一张“瘦身清单”,提出最优解治理方案。
“现在执法部门组团到企业来检查,一次性把问题弄清楚,为企业腾出更多生产时间。”重庆万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青松说。通过“组团式执法”,万州区共减少入企执法91次。
近一年来,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助力平安法治一体推进,持续深化司法行政领域改革,从执法监督、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多方面发力,打造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的司法行政标志性成果,让法治成为巴渝大地的“平安底色”。
打造“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构建市域一体化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智能匹配,有效缩减办案时限50%以上……一系列“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措施,切实为企业经营发展“减负”,让市场充满活力。
“针对企业关心的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突出问题,我们将优化‘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减少对企业的干扰。”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将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释放市场活力,重庆司法行政机关拿出行政复议改革实招硬招。
“真没想到能这么快完成信用修复,公司终于可以恢复正常运营了。”重庆市涪陵区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据悉,涪陵区司法局在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制发全市首份《行政复议涉企案件信用修复提醒书》,督促相关部门3个工作日即助推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
2024年以来,重庆市司法局以“涉企行政复议”为切入点,选取12个区县开展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企业对行政复议的知晓度、信任度和选择意愿稳步提升,试点区县涉企行政复议收案量同比增长163%,实质性化解率达91%。
跑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加速度”,重庆市司法局还在调解“数智化”建设上大力布局,将AI智能辅助引入调解,集成打造“信息汇聚流转、案件派发办理、质量过程监管、监测分析预警”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重庆调解在线”应用平台。
截至目前,应用已入驻调解组织1.3万余个,线上线下办理调解案件62.59万件,成功率达99.76%;当事人申请纠纷调解时间由半天缩短至5分钟,调解办案时长平均缩短50%。
同时,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高效协同,推动“重庆调解在线”应用与法院审判管理系统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网上流程全线贯通,大幅缩短从人民调解到司法确认的时间。
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能完成调解后的司法确认;下个楼就能在企业所在的园区提交行政复议申请;“综合查一次”让企业腾出更多时间统一整改、提升经营质效……在重庆,平安建设中的司法行政之力,正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石。
除了推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重庆还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动,深入推进多元调解“融网进楼”改革专项行动,延伸纠纷预防感知前哨。
监狱系统连续13年实现“四无”目标;戒毒系统收治规模全国第三、床位利用率全国第二,收治自愿戒毒康复人数全国第一;全市社区矫正实现“四无一降”目标……过去一年,重庆司法行政机关还在更大维度上以“绣花精神”推进平安建设工作。
2月10日,由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出品的“2025重庆监狱cypher”一经上线,在网上迅速引发传播热潮,被网友点评为“最硬核的说唱”。
这是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创新普法形式,让“小说唱”演绎“大普法”的生动缩影。
深化“按需普法”,重庆充分利用5.5万名“法律明白人”、4.1万户“学法用法示范户”、2202个“法律之家”、151个基层普法联系点等基层普法力量和平台,实时观测普法需求。
将普法故事与“剧本杀”相结合,綦江区推出沉浸式法治文化体验课堂;将非遗文化与法治宣讲巧妙融合;铜梁区用说唱并举的金钱板摆起了法治“龙门阵”;将AI技术引入普法工作,渝中区用人工智能普及法律知识……一年来,通过5.4万余次的法治宣传活动,使精准普法更加有力有效。
法治思维深入民心的同时,重庆还在不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全覆盖”向“高质效”发展。
一年来,重庆律师办案量43.5万件,同比增长10.9%;重庆仲裁受理案件8606件,同比增长36.41%;司法鉴定办案量同比增长12.75%;办理公证57万余件、同比增长70.15%;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万余件,同比增长2.16%。
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干字当头、唯实争先,推动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不断迈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