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当AI画出南京四十八景 画家还有生存空间吗?

作者:冯秋红 来源:扬子晚报2025年02月14日

当莫奈、梵高、塞尚、雷诺阿四位法国印象派画家画风AI转绘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徐藻编绘的《金陵四十八景》,黑白山水刹那变身色彩绚丽的油画,这一刻,现场的观众不由得有些骚动。

这是2025年2月11日,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举办新春伊始的第一场活动——AI背景下文艺创作研讨会。研讨会在《给Al一个拥抱》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南京中华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带来了他们的“机器狗”表演,现场气氛活跃热烈。但当由AI技术完成的金陵四十八景摆在众人面前,一个问题迎面而来:艺术家们尤其是当代画家,还有生存空间吗?艺术家们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纷纷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新技术迫切而必要,另一方面,他们却又表现出了“技术目前还无法取代人类”的自信。“AI不能替代文艺创作者的独特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省文联主席、省艺研会会长章剑华认为。

南大教授带来AI艺术创作的实践

研讨会上,南京大学教授、AI 专家孙峰峰作主题讲座。孙峰峰教授在 AI 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讲座的内容是AI语境下的数字艺术创作路径与实践,从“数字内容生产的三大趋势”“AI艺术创作的实践”“南京大学AI美育探索”“AI艺术创作应用的商业化探索”等4个方面,与参会人员共同探讨艺术创作在AI技术爆发式发展大背景下的新路径、新方法,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极具创意的实践案例,向与会人员提供了当前艺术创作应如何抓住机遇,推行思维变革和创作转型,以适应艺术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独特思路。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AI艺术创作的实践”段落。他首先展示了一幅《留法印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家们走出国门,赴法学习油画,林风眠、吕斯百、刘海粟、潘玉良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能够穿越时空,描绘这些中国艺术家们在法国的思想碰撞与艺术火花,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画作?于是,团队借助AI技术,让德拉克罗瓦的“数字生命”呈现了一幅留法艺术家济济一堂的作品,这幅作品不由得令人联想到江苏大剧院原创舞剧《春之祭》,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后,他又展示一组《目光考古》作品,让中法两国山水画家——黄公望和西斯莱并置于同一线稿衍生的作品中,如同搭建起一座跨越文化与地域的桥梁。

接着他展示的《AI金陵48景转绘》,由于有贴近性,看得人兴致盎然。金陵山水在莫奈、梵高、塞尚、雷诺阿四位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手”下,变得熟悉又陌生,仿佛从不事雕饰的清丽佳人一变为浓妆艳抹的时尚丽人。

这种实践还包括: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与法国印象派的雷诺阿均在晚年因右手残疾而被迫转为左手创作,借助AI技术,学习二人右手画风,再重绘其晚年左手作品;运用训练的AI金农模型和AI梵高模型,转绘周敦颐《爱莲说》等古代描述荷花的名句;让AI仇英绘制玄武湖八景明信片;让 AI王翚和AI塞尚再现古代宁波海上贸易图;以“数字重生”为理念 , 在虚拟世界中重新唤醒黄公 望的艺术灵魂 ;借由章剑华书法,生发出人物画……据孙教授介绍,团队训练了100多位古今中外艺术大家,可以进行美术史上的虚拟创新 ,为各地文旅提供服务,把AI作品与创新展示方式相结合。

艺术家踊跃上台畅谈应对AI

“AI不能替代创作者的独特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直注重艺术创新的老艺术家赵绪成首先上台发言,他“非常兴奋参加这样一个活动”,他自己也尝试过AI创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最近我在这方面也思考了很多,”他说,“有些东西真的是AI没法画出来的,工具不同了,可以跨界融合了,但是没有艺术感觉、没有灵魂还是不行的,你把古代的人拿过来,再换个花样,但没有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他自信,“我的新作品,你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再现。”

老艺术家冯健亲主动上台求发言,“今天这个研讨会,我一听题目就很兴奋,听了之后很有收获,”他坦言自己不太懂AI大模型,“今天先了解,浅浅的学习一下,”南艺一位年轻老师在做刘海粟的数字人,需要输入十万字的文献资料,这是他首次接触到身边的AI实践。看了孙教授展示的作品之后,他坦言,“油画家的风格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今天屏幕上呈现的莫奈风格不行,真的算不上莫奈风格”,他认为“做学问的应该要有种认真踏实的精神,我们要深入学习,如果要训练一位AI画家,至少要把原画家最起码的知识点、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捕捉到。艺术家年轻时、中期、晚期风格都各有不同。莫奈的睡莲,看到原作的人都会很震撼,今天我看到的与莫奈原作相去甚远。应该做得很深入很踏实,才能拿出去。”

省艺研会特聘专家、评论家衡正安上台发言表示,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在全国广泛掀起,可以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启幕,“然而,如何看清真相不盲从显得尤为重要。”他从本质、工具、思考、学习、展望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AI的本质是一种算法,是一种工具,我们必须积极拥抱它,学习、掌握它,但基于它有着巨大的迭代速度和自我迭代能力,我们根本不需要深度地学习它,只要为我所用,提高对它的认知水平,才能真正地跟上AI时代的步伐。更为深刻的是,AI是“爱智”文化的产物,作为有着辉煌而古老的中华文化,是“心性”文化系统,在新的这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如何使我们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课题。

而南京艺术学院年轻教师杨京玲则表示:近年来艺科融合已经成为数智时代设计领域一个不可替代的研究范式,各个美院也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比如天津美院,华中师范、南艺、二师等高校分别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让我们一下感觉到:AI时代真的来了!当下,DeepSeek等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DeepSeek的深度学习能力和多模态处理技术,使得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达形式。”不过,她认为应该以技术为翼,以人文为锚,“AI是望远镜,而人类是仰望星空的人。”

省文联主席、省艺研会会长章剑华主持研讨会,并作小结讲话。他看到了DeepSeeK所带来的强烈的冲击波,“有的欢呼雀跃,认为Al 将为我们带来臆想不到的帮助和机会;有的惊慌失措,认为Al 将导致大量失业和道德困境;有的大显身手,开始应用Al 技术进行各种尝试和寻求新的机会;有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如何应对。文艺工作者也不例外。”随后他指出,AI 是一种工具,能够提供数据支持、生成创作方案和辅助创作流程。但它绝不能替代文艺创作者的独特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应当善于利用 AI 工具,给我们的创作提供帮助,同时,我们在Al 环境下,必须坚持文艺创作的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尤其注重这样8个“关键词”:生活、在场、真实、情感、思想、个性、创新、合作。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看待 AI 的作用,在热情拥抱Al 的同时,继续积极发挥自己的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和提升自我,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坚定的信念和热情投入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关怀、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谭思静  编辑:姜蕾】

乡土味儿才是乡村旅游的金疙瘩

中国青年报2025-02-14 06:50:14

青年范儿·文化场|在成语中探寻中华文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2 15:00:45

图知道|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快来跟着非遗闹元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2 07:00:00

青春范儿让庙会“庙”趣横生

中国青年报2025-02-12 06:21:37

共赴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盛宴

中国青年报2025-02-12 07:47:03

伊朗姐妹花在天津“邂逅”中国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3:16

新一年,传统文化讲的新故事值得期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2:45

青年眼中的年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2025-02-10 08:20:40

乡土味儿才是乡村旅游的金疙瘩

中国青年报2025-02-14 06:50:14

青年范儿·文化场|在成语中探寻中华文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2 15:00:45

图知道|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快来跟着非遗闹元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2 07:00:00

青春范儿让庙会“庙”趣横生

中国青年报2025-02-12 06:21:37

共赴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盛宴

中国青年报2025-02-12 07:47:03

伊朗姐妹花在天津“邂逅”中国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3:16

新一年,传统文化讲的新故事值得期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2:45

青年眼中的年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2025-02-10 08:20:40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