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新年第一会”锚定发展目标 真金白银诚邀青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被誉为“全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区域”的北京市海淀区,今天出台多项措施向有志青年发出邀约。
记者从今天举办的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了解到,2024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07.1亿元,增长6%,在北京市占比达25.9%。
近期,全国各地密集举行“新年第一会”,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北京海淀也不例外。
在大会上,海淀从土地空间、惠企发展、引才留才等方面发布新举措。其中,多项举措利好青年人才扎根海淀发展。例如,会上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升级版政策,总预算超10亿元;围绕技术占先、要素筑基、应用蓄势、生态蓄力“四位一体”思路,提出“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布局”“强化人工智能算力高效供给”“拓宽高价值语料供给渠道”“夯实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关键支撑”“构建全域全时应用场景开放体系”。
此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落地海淀,并发布《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让“青”动力在海淀持续澎湃。大会现场还密集举行多个揭牌启动仪式,例如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能级跃升启航仪式,北京市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揭牌,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揭牌,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器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大会专门设置了“向海淀企业致敬”环节,并首次以城市之名向在海淀深耕经营超过十年,营收规模突破十亿,拥有优秀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的海淀企业致敬。
“我在很多个场合都讲过,小米是土生土长的海淀企业,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科创企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还记得,15年前,他与公司创始团队在中关村喝了一碗小米粥就开始创业,“万万没想到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今年是小米集团成立15周年。雷军提到,十年前,小米推出生态链计划,带动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发展。“敢想敢干,敢为人先”,他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业精神,一批批中关村人抓住成长机会,在北京海淀实现发展。
敢想敢干的海淀还在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其中包括: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7%左右;通过为“小小孩”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增加中小学学位7900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竣工6800套);归集发布不少于1万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建成不少于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