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这样使用厨房里的食材可以防治流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在流感初期大多数症状较轻,如果能够及时干预,就能减轻症状,阻断疾病发生。”在1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健康过春节”主题发布会上,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讲解了如何利用厨房里的食材,以及使用中医外治法来防治流感。
杨志敏说,中医认为流感是外感病的一种,可分为偏寒和偏热偏燥两种。
偏寒性的感冒是中医常说的风寒感冒,表现为怕风、怕冷,身体疼痛,头痛,有白色咳痰,流清涕。对于风寒感冒可以用葱白、生姜、紫苏煮水喝,能够达到辛温发散寒邪的作用。对于在经期感染风寒性感冒的女性,则可以用红糖、生姜、黑豆、紫苏叶煮水,以达到养血祛风的效果。
对于风寒感冒也可以用外治法,将艾叶煮水后泡脚,水温控制在39度—42度,约20分钟,让身体微微汗出。
偏热性的感冒也叫风热感冒,表现为以发烧为主,咽痛、口干、口苦,痰黄而浓稠,大便干结。治疗风热感冒可用生萝卜打成汁,加入新鲜的薄荷叶、蜂蜜,用热水冲服,可以达到清热消食导滞,顺气化痰的作用。
有些人感到咽干,鼻干,这时可以用桑叶、枇杷叶以及杏仁煮水,以达到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还可以用雪梨炖川贝来润肺化痰。
风热感冒在外治法方面,可以用等量的桑叶、银花、艾叶,加入水中煮10分钟,用煮好的水擦拭背部和四肢,让身体微微汗出,可达到协助退烧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擦浴的过程中温度不要过高,以防止皮肤烫伤。
在中成药的选择方面,杨志敏建议,对于偏寒性感冒可以使用辛温解表类的中成药;偏热性感冒,则要使用辛凉解表或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对于痰多咳嗽明显的,可以用化痰止咳类的中成药。杨志敏同时建议,要注意饮食清淡,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吃过多生冷海鲜和油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