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感动到哭!这一幕在清华刷屏了

来源:清华大学2025年01月12日


“看最喜欢的段落时

觉得呼吸都是在打扰自己”

“这一刻,中国美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从第一个群像场景出现就爆哭启动

也是头一次遇到演员谢幕四次的演出”

“视与美的极致享受!”

……


千里江山,青绿再现

1月4日至6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次走进高校

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

三天连演四场

场场爆满,好评连连

让7000余名观众

感受到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让我们一同展卷入画

一览绝美千里江山


光影展卷,阅尽千年


从央视虎年春晚的惊鸿一舞

到全国巡演的一票难求

再到2024年10月同名电影上映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绝美出圈

成为现象级IP

被爱之者称为“中式美学天花板”


该剧以舞蹈为媒

将舞蹈和诗剧结合

通过展卷、问篆、唱丝、青绿、入画等段落

借助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诗意表达

让人仿佛置身于

《千里江山图》的诗意山水之间

收获沉浸式的“赏画”体验



回望2024年9月14日

首次官宣于清华园上演时引起的震动

9月25日开票2小时即售罄

前厅后台长龙般队伍的热切等候

《只此青绿》没有辜负清华师生的这份期待

每场演出谢幕返场四次以上

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在校园内掀起强烈的文化共鸣



由故宫博物院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域上和美集团

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绘《千里江山图》

是一部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及其创造者、传承者致敬

展现国之工匠的匠心传承

演绎人民江山的瑰丽画卷


自2021年首演以来

《只此青绿》已在全国70余座城市

上演超过670场

剧场观演人数超过120万人次

先后出访过

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深受喜爱



《只此青绿》的此次高校首秀

不仅是传统文化走进高校的重要里程碑

更深刻丰富了美学教育的内涵

为清华师生打开一扇

直通历史、艺术与文化的窗

从而成为更具审美能力、文化自觉的个体



只此一眼,念念不忘



“这是一抹治愈人心的青绿

亦是一场千年的时空对话”

每场演出结束后

观众都会沉浸在作品氛围之中

分享“青绿”让人“念念不忘”的魅力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张伟写道

“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被感动到哭的功能

真是久违了……

在清华的演出

让大家看到了‘青山依旧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等

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


“《只此青绿》是一封送给传承者的情书”

来自清华的梁同学表示

自己从开场一直被感动到谢幕

“感谢创作和演绎团队的所有人

也感谢那些在传承之路上留下色彩的

有名或无名的人”


来自北大的张同学表示

“整场演出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

既有传统美学的典雅韵致

又蕴含着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

给人以强烈的美学震撼和文化自信”


还有一位观众感慨道

“这无疑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一场文化的溯源

其影响力必将在我心间长久回荡

激励我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不断探索前行”


谢幕时演员向观众比心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与清华师生合影留念


青绿不语,丹青不渝

演出虽已于清华园收卷

但其文化和精神所带来的触动与共鸣

将久久留在园子中每一位师生的心底


艺术+科学,会碰撞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

在本次演出现场

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团队

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的神经美学实验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艺术欣赏过程中人类大脑的认知机制

逐渐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也就是“神经美学”

特别是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

如何运用现代神经科学手段

理解、评估和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


研究团队通过便携式脑电图(EEG)设备

对观众在观看演出时的脑电活动

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实验重点关注观众在欣赏

舞蹈、音乐、舞美等不同艺术元素时的

神经反应模式

以及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

与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被试人员佩戴便携式脑电图设备


自2024年3月起,实验团队与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形成合作

在演出现场开展实验、收集数据

已形成一定经验和成果


在本次演出中的实验被试者

绝大部分都是首次观看《只此青绿》

“这样一来,数据能够更好地

反映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强弱

并回答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

能够形成‘爆款’等问题”

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

高小榕教授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脑科学的手段

深入探究艺术欣赏过程中的神经活动规律

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提供科学支撑”



这项跨学科研究

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艺术欣赏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也能够为未来艺术创作提供科学依据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赵洪主任说

“未来,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将与神经工程实验室继续深化合作

开展更多艺术与脑科学交叉研究项目

为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力量”


青绿常青,知音永续

幸得展卷,盼有重逢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我是刑警》总制作人:故事原型是16万刑警

中国青年报2025-01-10 06:59:55

青年“宿小松”带你打卡宿松县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6 21:16:32

诗歌是这些渔民随身携带的灯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7 09:29:09

法国艺术家携手畲族村民献艺“中国扶贫第一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6 22:27:23

焐热一门“冷门绝学”需要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7:00:07

千奇百怪的龙,一直在陪伴我们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6:50:00

山河永定|画笔连接山河,AI歌曲《山河永定》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2 10:42:13

电影大导们“入局”AI,会怎么拍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6:49:39

《我是刑警》总制作人:故事原型是16万刑警

中国青年报2025-01-10 06:59:55

青年“宿小松”带你打卡宿松县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6 21:16:32

诗歌是这些渔民随身携带的灯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7 09:29:09

法国艺术家携手畲族村民献艺“中国扶贫第一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6 22:27:23

焐热一门“冷门绝学”需要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7:00:07

千奇百怪的龙,一直在陪伴我们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6:50:00

山河永定|画笔连接山河,AI歌曲《山河永定》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2 10:42:13

电影大导们“入局”AI,会怎么拍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6:49:39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