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北京门头沟打造“诗画乡村”

作者: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01月11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摸清文物家底、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强化文旅农林商体教深度融合、搭建“诗画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在近期召开的北京门头沟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绿水青山”门头沟正持续推进“文化兴区”战略,高质量打造“诗画乡村”。

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士春介绍,作为北京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门头沟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556项,居全市第一。2024年,全区各级非遗项目达145项,潭柘寺镇、斋堂镇获评北京民间艺术之乡,“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案例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例,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2024年11月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是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同时,门头沟区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开展文物保护类恢复重建项目12个。加强古寺保护,开展潭柘寺全部库藏文物梳理及展陈工作,完成戒台寺部分建筑屋面修缮工程。东胡林人遗址入选北京市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京西古道入选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推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张士春介绍,门头沟区积极推动潭柘寺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加快百花山、妙峰山4A级景区创建。目前已建成以国家级“甲乙”级民宿为龙头的“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体系,全区精品民宿达139家,覆盖66个村,盘活闲置农宅437处。

2024年底,门头沟区开展了首批“乡村CEO”训练营,52名学员将进行为期9个月的培训,学习、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和经营的能力,助力“诗画乡村”建设。

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成杰介绍,2024年门头沟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搭建“诗画乡村”建设者培优工程培育体系,针对乡村治理“红雁”、引领发展“头雁”、青年后备“雏雁”分类开展培训,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制定十三条“诗画乡村”建设产业人才重点支持政策,鼓励回乡创新创业。此外,高标准推动新一批“京西古道”示范片区、“五新斋堂”革命老区示范片区建设,打造“诗画乡村”示范样板,带动村庄风貌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水平及片区联通能力全面提升。

据介绍,2025年,门头沟还将打造永定河乡土文化节、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等,实施门头沟区京西古道全线基础设施二期提升工程,促进农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刘世昕,张敏  编辑:陈戈辉】

《我是刑警》总制作人:故事原型是16万刑警

中国青年报2025-01-10 06:59:55

青年“宿小松”带你打卡宿松县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6 21:16:32

诗歌是这些渔民随身携带的灯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7 09:29:09

法国艺术家携手畲族村民献艺“中国扶贫第一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6 22:27:23

焐热一门“冷门绝学”需要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7:00:07

千奇百怪的龙,一直在陪伴我们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6:50:00

山河永定|画笔连接山河,AI歌曲《山河永定》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02 10:42:13

电影大导们“入局”AI,会怎么拍

中国青年报2025-01-06 06: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