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禁止打名校旗号揽客,让研学游回归“有研有学”
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明确严禁旅行社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应从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
到未名湖打卡、在校门前拍照、去图书馆前感受书香,再亲眼看一看课文中的“荷塘月色”……每逢寒暑假,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就热度爆棚,不少家长都希望带孩子到名校走走看看,以激发学习兴趣,增添学习动力,日后能够如愿以偿地考入名校。一些研学机构瞄准了这种需求,把大学游当作一个重点产品进行“开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就慕名而来的学生和家长而言,“货不对板”的研学游既费时间又费钱包。有的旅行社推出4980元“清北研学夏令营”,实际上只在学校门口拍拍照;有的将清华、北大的校门照片放置在宣传首页,仔细阅读介绍才发现,所谓的清华研学实际上是带领学生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这家博物馆位于清华校园外,普通游客付20元门票便可预约参观;还有的宣称请来了“名校毕业生或老师”授课,但并未对任课教师的身份进行任何明确说明,是否真如宣传所说“来自名校”,也无从考证……
就名校及其校内人员而言,不规范的研学游影响了正常的校园秩序和师生权益。即便是假期,仍有不少学生留校学习,还有许多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在校内进行,这都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而一些研学机构为“捞金”,不遵守校园参观预约机制和动态限流措施,极力钻空子到名校开展商业“一日游”,这很可能导致过多游客同时涌入校园,造成校内交通拥堵,给校内师生出行带来不便。再加之有的研学游还配备了导游,拿着大喇叭沿路介绍,吵吵闹闹,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增加了大学的管理、维护成本。
除此之外,缺乏统一收费标准、“师资”难保障、存在安全隐忧、“游而不学”等研学游乱象层出不穷。近年来,一些研学机构俨然把大学当成了旅游景点,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旗号当成了揽客利器,导致研学游过度功利化、噱头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亟待纠正。
有“研”有“学”,方为“研学”,才能做到“研”有所得、“学”有所获。此次北京市文旅局公布的《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为3.0版本,比起2023年8月公布的1.0版本来说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在寒假将至,研学游即将再度“闪亮登场”这一关键时刻,北京率先“升级”市场规范,无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有益借鉴,或能进一步促进研学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