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文关怀护理模式 ,隔离病房里的“零距离”探视
萌主有话说
随着腊月的到来,农历新年也进入倒计时。在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院”)的病房里,患者们正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健康,准备和家人一起迎接新春。然而在新生儿等特殊的病房,仍有患者可能面临无法与家人一起过年的状况。
近年来,中山三院全力建设“最具特色、最具智慧、最具人文、最具情怀、最具活力”的医院文化,打造一科一品的特色人文护理病房。
近日,萌主走进中山三院各个科室,聆听病人的心声和需求,看中山三院如何打造人文关怀特色病房。
“零距离”探视 让爱触手可及
新生儿科病房。李惠娴/摄
主管医生正在拍摄宝宝视频。李惠娴/摄
在新生儿科病房,有一群特殊的宝宝,他们接受全封闭式的管理,病房外是父母的无限焦虑和牵挂。
为此,新生儿科为每位接受治疗的宝宝建立视频探视沟通群,每位家人都可以在群里看到宝宝的情况。主管医生每周都会拍摄宝宝的照片、视频,在群内及时反馈宝宝的状况。还会为一些治疗时间长的早产儿宝宝开放入室探视,宝宝家长穿戴好防护用具后,可以和宝宝“零距离”接触,让爱触手可及。
“微信”探视说明。李惠娴/摄
新生儿科留言墙。李惠娴/摄
而在 CCU(心血管内科的重症监护病房)里,每位患者的家属都满心牵挂,他们迫切想知道患者的实时情况。为了实现家属的“零距离”探视,中山三院开启了重症室患者与家属微信视频服务,每天 2 次,每次 30 分钟,让爱与牵挂通过屏幕传递。对于昏迷的患者,则在床边循环播放家属录制的语音,传递温暖与力量。
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护理
2024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增进医患交流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是以对病人的关怀、尊重为目标,通过医学实践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对生命的态度,是人文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山三院也响应政策号召,致力于打造具有科室特色的“一科一品”人文护理病房,在医疗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元素。
患者正在进行正念疗冥想。李惠娴/摄
患者作品。李惠娴/摄
中山三院血液内科、感染科的护士和患者一起练习,指导患者通过正念身体扫描、正念冥想、正念呼吸、正念行走、正念饮食等练习,逐渐培养患者对当下的觉察和接纳,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助力患者康复。
郑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李惠娴/摄
患者家属郑先生表示,在体验正念疗法后身心得到了放松,缓解了紧张、焦虑的情绪,希望科室能多举办类似活动,下次还想参加。
同时,中山三院依托医院智慧化建设平台,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在人文关怀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山三院通过优化检查预约系统,避免患者来回各个医技窗口奔波,实现了线上预约、自助机预约、现场预约三位一体的预约模式,同时微信公众号可接收到关于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视频;中山三院内分泌科通过智慧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的依从性,提高糖尿病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精准化,为患者“量体裁衣”,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内分泌科护士长刘书红接受媒体采访。李惠娴/摄
中山三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刘书红表示,智慧化信息化的引入让患者实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情况,主动调整饮食、运动,积极配合药物使用,实现糖尿病的全面综合管理。
胰岛素注射体验区。李惠娴/摄
胰岛素注射的科普信息随处可见。李惠娴/摄
此外,中山三院设置胰岛素注射体验区,为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通过脱敏疗法,逐渐克服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恐惧,提供更加周到的医疗护理服务。
护士和患者交代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李惠娴/摄
中山三院将继续以“专业、温暖、尊重、同行”为内涵建设人文关怀病房,学习并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继续深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实践,切实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和满意度,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