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解忧树洞”:用同辈的力量传递温暖

作者: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12月28日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的学生可以给外校朋友写信,并用专用信封封好投递到雅礼中学心理中心,由心理协会成员统一发往中转站后,再发往不同学校并接收回信,实现学生跨校交流与互动。受访者供图

  “进入高中没有找到知心朋友,跟过去的朋友也渐行渐远,感觉有些孤单。”

  “高三的娱乐运动时间直线下滑,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平衡不了,很苦恼。”

  “因为担任班干部,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跟同学闹得不愉快……”

  这些中学时代内心的烦恼和苦闷,被写在一张张绿色的信纸上,匿名投进了一个“解忧树洞”。一周后,这些心事会得到来自同龄人的手写回复:“我是哭着读完这封信的,眼泪没来由地夺眶而出,我好像找到了另一个我。”“别担心,我和你有相似的体验。”

  在第十七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暨专业技术培训中,来自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的心理教研组组长马慧分享了“同辈互助”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以及由高中生组建的“解忧树洞”的故事。

  “来信的人真诚发问,回信的人真诚共情,我想这是属于同辈之间支持的力量。”马慧说。

  雅礼中学的“解忧树洞”是一个以学生为运营主体的小组织,隶属于学校心理协会,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有烦心事可以给“树洞”写信倾诉,“树洞”回信“使者”,在做好隐私保密工作的基础上,给予书面回复。回信的人员可能是学长,也可能是学弟学妹。

  这个“树洞”设立于2021年。在某节心理课下课后,马慧被一名同学拦住问:“马老师,我们想做一个类似‘树洞’的项目,这样同学们有烦恼时就有地方倾诉了。”

  这名同学是当时正读高一的李欣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发现,周围有一些同学因为心理原因受到困扰,但并不愿意向家人朋友和老师寻求帮助。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途径,可以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家提供帮助?”认真思考后,李欣艺想起了她在书中看到过的“匿名提问箱”,便扯下一张草稿纸开始写策划,并兴冲冲地找到马慧。在老师的建议下,李欣艺和对心理学同样感兴趣的同班同学胡芊开启了合作。经过一个暑假的讨论,策划改了七八版,“解忧树洞”在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运营。

  如何保证匿名?如何确保回信真正可靠、能帮助同学?为此,“解忧树洞”设置了一系列完整的、符合校园规范和特色的流程。譬如,为了确保匿名,让学生安心写信,回信设置了3种方式,分别是电子邮箱、班级储物柜和自行领取。“树洞”上线第一周,就收到了30多封来信。

  第一次收到信后,李欣艺和胡芊花了整个国庆节假期回信。胡芊还记得,当时很多人对开学分班、新学年的到来感到紧张。让李欣艺印象最深刻的,是和一个女生通过“树洞”的两次信件交流。她清晰地记得,第二封信中夹了一颗糖果。

  “她在那封信里,对我回信中的共情和建议表达了感谢,还更新了自己的近况。”李欣艺觉得很受触动,“大家愿意花时间写一封信给一个陌生人,那一刻我感受到被信任,能看到他们的生活因此有改变,这种感觉非常温暖。”

  随着信件的增多,仅靠李欣艺和胡芊两人有些吃力,“解忧树洞”小组开始纳新。回信人员筛选很严格,需要通过报名、笔试、面试三轮筛选,组成7-8人的小组。“回信质量得不到保证的话,无法给同学带来更多正向的支持力量。”马慧说。新成员进入后,会接受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培训。“会推荐他们看《非暴力沟通》和《恰到好处的安慰》。告诉他们回信时要注意共情,不去作评价,这也和心理咨询的理念相通。”

  每周,“树洞”成员都会整理出一周的来信,再进行分信,让回信同学挑选自己更擅长回应的主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己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扰,有一些成功经验,刚好可以分享给别人。”马慧说。

  胡芊回信较多的常常是心理压力较大的同学。“他们可能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或者情绪上比较消极。”胡芊回忆,在高一时,她也经历过一段较为压抑的时光,每当她看到这类比较消极的信,就联想到自己曾有过相似的心理状态。

  “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成绩和理想中的不太匹配。在初中时原本是学校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却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了,一时间接受不了落差,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胡芊说,“我跟他们有过相似的心理状态,能更好地共情。我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经验带他们走出阴霾,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

  雅礼中学共有3个年级3600余人,在李欣艺和胡芊高二那年,“解忧树洞”一共收到了200多封来信。大家信中的困惑有很多种:学习问题、时间管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问题,以及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担心。马慧发现,来信中的问题和心理老师接待咨询时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相似性,用一个高频词来概括,那就是“内耗”——自我评价问题,与同学、父母之间的人际关系困扰,还有学业和爱好之间的平衡。

  遇到比较敏感或棘手的问题,“树洞”成员会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回信。“我们会在信里表达充分的理解和共情,老师也会建议我们附上学校和市里的心理健康相关资源,在保证匿名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帮助。”李欣艺说。

  在李欣艺看来,“解忧树洞”能给同学提供来自陌生人的关怀和耐心,坚持手写回信的形式,则是一种温柔的表达。“高中生跟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高中阶段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经历和心境是相似的。只是大家比较忙,不知向谁倾诉,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其他同学。”李欣艺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共情、被倾听,以及被理解。相较于父母、老师,陌生的同辈是很好的倾听者,我们能从同龄人的视角,提供理解,产生共鸣。”

  在“解忧树洞”正式上线初期,每一封来信和回信都会经过马慧的审核。审核中她发现,“树洞使者”的回信质量非常高,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当然,心理老师给出的专业理论部分不可或缺,但高中生同辈之间的共情、支持真的非常好。”

  从“解忧树洞”出发,在雅礼中学团委的引领下,学校逐渐构建起了“同辈互助 向阳而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让身处其中的同学分享生活学习的经验,传递同辈群体的力量。

  目前,这一项目已贯穿社团、班级、年级、学校4个层面。在社团层面,“解忧树洞”成为校内的解忧驿站,还有一个让友谊跨越校园的方式——“漂流树洞”。“不同学校几千封信件的往来,都是同辈之间的真情传递,相较于即时通讯,慢下来的书信交流,能给这些青少年一份沉淀下来的情感。”马慧说。

  在班级层面,每个班级设置心理委员,每学期接受理论培训,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波动,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陪伴与支持。在年级层面,每一名高一“小萌新”都会在第一堂心理课上,收到一封来自高二学生的温暖书信,分享入学适应经验。在学校层面,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月,把大家储备在心中的能量借助物品“陈列”出来的“心理博物馆”、师生共同参与的心理游园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体系。

  “用同辈的力量传递温暖,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向阳生长。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的。”马慧说。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李沛然  编辑:董志成】

原创舞剧《乐和长歌》首演,全景呈现楚式浪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25 23:01:40

探寻文化中国的青春密码|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4-12-24 09:37:45

我们的青春 不舍“二人转”

中国青年报2024-12-23 08:45:44

“心”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8:16

非遗传承人热衷“评级”?关键还在“内功”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6:54

网络流行语:最强“嘴替”还是语言污染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