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奔跑的青春!“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开讲
以蓬勃之力,青春向上生长;
以奋进之心,城市向前奔跑。
奔跑,是青春最热血的模样,
也是一座城市澎湃动能最铿锵的注脚。
2024年12月27日,“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成都举行。围绕“拼搏奋进、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等多个青春关键词,来自多个领域的青春榜样代表逐一登台,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动情讲述与成都一起奔赴热爱、追逐梦想的故事。
冯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分队长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开舱手
以青春守望浩瀚宇宙
用坚守点亮中国航天
星辰的方向,就是梦的方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分队长冯毅,生动讲述了自己两次担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开舱手的故事。
开舱手是第一个打开飞船返回舱舱门的人,也是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看到的第一个人。很多人觉得开舱很简单,但实际上,开舱门是个“考手艺”的技术活,其中最关键的是泄压。为了能用最快最稳的方式泄压,冯毅和同事们平时会用高压锅模拟训练。为了练好开舱动作,冯毅磨断了钢制的门闩,练坏了5把开舱手柄,“经常一个动作一天反复练习几百次,手酸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除此之外,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开舱手,冯毅还完成了70多个搜救处置科目的考核训练:“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每次训练,都在挑战生理、心理的极限。”
虽然训练辛苦,但在冯毅看来,这些和老一辈中国航天人的经历相比并不算什么。“无数老一辈航天人告亲离家,隐姓埋名,扎进戈壁大漠,一去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换来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迎来大跨步向前。”
中国航天新的辉煌,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今年12月,成都籍英雄航天员叶光富给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航空实验班的同学们回信,寄语同学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怀梦想,砥砺前行”。
活动现场,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航空实验班的同学们展示了这封回信,并用歌声向所有坚守奋斗、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表达了最深沉的致敬。
李耀
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
以奔跑拥抱梦想
用汗水浇灌未来
320多张机票,是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为梦奔跑的见证。过去两年,李耀的飞行距离超过5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飞了近14圈。
但这份奔跑,也换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博恩思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进入了美国、德国、日本、阿联酋的医院,真正走向了世界。
聊起自己的创业初心,李耀说,自己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工作时,看到了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他暗下决心:全世界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为什么不能是中国造呢?
2016年,他回到成都创业。经过八年努力,李耀团队研发出了用于治疗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头颈肿瘤的机器人系统,并且,从专利技术到生产制造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今年10月,他们研发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世界首台声门区肿瘤切除机器人手术。
“只要坚持努力奔跑,一定能抵达梦想的远方。”回顾这一路,李耀说,除了感谢团队和所有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更要感谢成都这座城市,是成都让自己的创业梦想照进了现实。
冯琳
成都市经信局工作人员
让每个创业梦
在成都都成
有人追梦,有人助梦。今年9月以来,成都开展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成都市经信局的工作人员冯琳将其概括为:“对发展稳健的企业,我们锦上添花,对遇到困难的企业,我们雪中送炭。”
企业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冯琳举了一个例子,今年9月4日下午,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办负责人在网上发了一条求助留言。成都市经信局了解到,天翔环境主要生产研发环保处理设备,公司有几项新的环保科技专利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还具备了向全行业推广的条件,却迟迟找不到推广落地的渠道。
当晚七点,成都市经信局的工作人员就和公司负责人做了电话沟通。第二天下午,调研团队就抵达了天翔环境,现场帮助企业精确梳理行业潜在客户。整个过程,不到24小时。
冯琳说,截至12月6日,成都市经信局已经走访服务了53000多家企业,解决了18000多个诉求和难题。
为什么要这么拼?冯琳说,因为成都的企业都很拼,所以不能辜负这些和成都一起奔跑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放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让梦想在成都,都成!”
古礼燕
成都彭州市丹景山镇丹景村党支部书记
把梦想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让青春在耕耘中绚烂绽放
不同的青春,有不同的奋斗主场。对于成都彭州市丹景山镇丹景村90后村党支部书记古礼燕来说,她的青春主场是一片20亩的芍药花田。
2012年,大学毕业后,古礼燕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丹景村,成了一名村干部。 从最简单的文书工作开始,古礼燕一步步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2019年,她被推选为了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支书。大家告诉古礼燕,选她就是看中了她是大学生,年轻有思路,希望她能给村里带来大发展。这份信任与期待,也成为古礼燕扛在肩上的一份责任。
多地考察和谨慎思考后,经过和村民们的商量,古礼燕和大家确立了“种好两朵花”的发展思路,一朵是当地种植多年的牡丹花,一朵是远赴山东引进的芍药花。
今年4月,丹景村种植的20亩芍药几乎全部存活,还有一些长势非常好,品级也很高。这给了古礼燕和村民们极大的信心,又和隔壁村合作扩大了一百亩种植面积,还陆续建了冻库、温室、保鲜库和展厅,为进一步发展鲜切花产业做好准备。古礼燕说,期待明年“两朵花”绽放时,能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贺思蕊
成都天府第七中学学生
变的是脸谱
不变的是热爱
伴随一场川剧变脸表演结束,面具背后的表演者露出真容,全场观众都发出惊呼:表演者竟然是一位长着一张“洋娃娃”脸的女孩。
“洋娃娃”女孩叫贺思蕊,今年13岁。模样虽是外国人,但贺思蕊说,自己就是一个地道四川妹子。“从小就在四川长大,爱说四川话,爱吃带肥肉的回锅肉,火锅也只吃红汤,蘸料里还必须放半碗折耳根。”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贺思蕊的最爱。除了古筝和琵琶,她最喜欢的就是川剧变脸,从9岁开始师从川剧变脸演员陈永红,贺思蕊学变脸已经4年了。“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现在越来越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贺思蕊的爸爸经常把女儿的视频转给瑞典的朋友们看,好多人告诉贺思蕊,这些视频让他们更加了解并且爱上了中国。这让贺思蕊十分高兴和骄傲:“我想学习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一个包容的成都,一个开放的中国。”
张文(尼日利亚籍)
成都蒲江县寿安中学学生,“嘿话师徒”视频博主
学好中国茶文化
让更多人成为中国的粉丝
17岁的尼日利亚籍男孩张文,从小就在成都蒲江长大。除了一口四川话,他的生活如今也是浓浓“成都味儿”。“早饭吃豆花饭,晚饭吃火锅、麻辣烫,一定要特辣的才巴适。”
2017年,张文在参加《中国梦想秀》时,认识了茶艺师杜德骑。看到杜师傅在台上把一把长嘴壶抡得出神入化,张文惊呆了:“我以为那是中国功夫,太酷了,很想学。”
巧合的是,杜德骑就是蒲江人,回到成都后,张文找到杜德骑拜了师,从此开始学习中国茶艺。
现在,张文已经学了快九年了,表演越来越熟练、精彩,师徒俩还开了一个抖音账号,叫“嘿话师徒”,平时主要更新一些表演茶艺和日常生活的视频。现在师徒俩在全网已经有200多万的粉丝了。
张文的妈妈曾经问他,以后是想留在成都,还是回尼日利亚。张文说,自己想留在中国继续考大学,学习茶艺。“我希望未来有更多人,不只是成为我的粉丝,更要成为中国文化的粉丝。”
甘锐
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中方助理教练、前队长
无论主场客场
热爱最能hold住全场
这两年,成都最火的是什么?答案可能会有很多,但一定少不了成都蓉城队的球票。尤其每当成都蓉城在主场凤凰山体育场开赛的时候,几乎场场一票难求。
成都蓉城为何有如此吸引力?成都的金牌球市又是如何而来?12月27日,成都蓉城第一任队长甘锐和他们两位队友蹇韬、甘超带来了他们的答案。
甘锐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全兴队在中超的赛场上刮起了一场黄色旋风。但随后的几十年间,四川足球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在成都蓉城建立的时候,已有4年没有一支球队进过中甲。
带着“三年冲甲五年冲超”的目标,2018年成都蓉城正式成立。成立当年,这支球队就冲进了中乙。2019年,成功冲入中甲。21年,他们一举冲入中超,这比原定计划早了一年。今年,成都蓉城获得中超季军,也成为四川历史上第一个打进亚冠的球队。
每次成都蓉城主场比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有沸腾全场的红色海洋。要问为什么成都蓉城的球迷这么热情,有人说因为喜欢成都蓉城27轮不败的奇迹,有人说喜欢他们成绩“三连跳”的热血,有人说喜欢他们冲超期间百折不挠的韧性……但在甘锐看来,是成都全城的关心和支持给了他们努力的底气,也是成都这座赛事名城,用一场又一场高水准的比赛积累了火热的城市体育氛围,未来,成都蓉城将继续为更好的城市继续“雄起”,让蓉城继续成为蓉城的骄傲。
刘晓远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副教授,马识途外孙
奋斗的人生永远青春
今年3月,革命家、作家马识途逝世,享年109周岁,但他终生保持旺盛学习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却像一颗子弹,一直在飞。
12月27日晚,马识途的外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副教授刘晓远登上“青春大讲台”,回顾了外公的百岁人生——1938年,刚刚步入革命不久的马识途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天,他也将自己的名字从“马千木”改为“马识途”,因为他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经历九死一生的革命峥嵘岁月后,1949年,马识途见证了新中国成立。
此后,马识途定居成都,他一边参与城市建设,一边搞文学创作,留下了不少城市记忆与文化财富。虽然自诩“业余作家”,但马识途写作的热情和劲头,一点也不业余。即使罹患肺癌期间,他也嘱咐女儿和外孙将稿纸带到医院,继续写作,直到106岁时,才正式宣布封笔。
刘晓远说,经历了跨越世纪的岁月,爷爷都不曾停下奋斗的脚步,他用自己的百年人生诠释了“奋斗的人生永远青春”。“这句话,既是对爷爷一生的概括,更是对我们永远的激励。”
尹利萍
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千年漆艺光华不朽
代代传承文明不息
前段时间,李子柒的回归视频,把成都漆艺带到了更多人的面前。12月27日,成都漆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登上“青春大讲堂”,分享了自己和成都漆艺的故事。
青少年时期,尹利萍一心想做个画家。但机缘巧合下,她被分到了成都漆器厂工作。原本只是抱着去看一看的心态,结果这一看,她就被成都漆艺迷住了,“那种令人心动的美,让我下定决心留下来。”
但是,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第一次碰到生漆后,尹利萍就过敏了,全身红肿,长水泡,严重时,眼睛肿得都睁不开。但她从未想过放弃,“热爱就是最好的抗过敏药,坚持就是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径,不管再难,我的想法就一个:硬磨!”
就这样,在漆艺这条路上,尹利萍一走就是50年。最让她欣慰的,是2006年成都漆艺成为了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成都漆器厂还和故宫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推出文创联名,多件作品前往法国、土耳其、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展出与交流。“成都漆艺真正从历史中走了出来,走向了国际,走向了时尚前沿。”
另一件让尹利萍欣慰的事,是关注参与漆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在传承漆艺的同时,还运用数字化、3D、AI等技术,让成都漆艺在新时代继续生长开花。“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流传千年的文明脉络上,续写新的青春故事。”
王超
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守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
从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宫保鸡丁说起,成都川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超带着成都川剧研究院的新编川剧《丁宝桢》登上“青春大讲堂”的舞台,为大家讲述了丁宝桢任职四川总督期间勤政爱民的诸多往事。
在王超看来,《丁宝桢》这部川剧的另一大意义,是团队做了很多创新。创新川剧的想法,源于王超几年前跟一位老戏迷的对话。这位老戏迷告诉王超,“你们演得真好,跟我30年前看得一模一样。”听了这句话,王超心里既自豪,又有点不是滋味。“自豪的是,我们的专业度得到了认可;心里不是滋味的是,川剧行业有句话:要想人迷戏,先得戏迷人。时代在发展,如果每一部川剧都跟30年前一样,又怎么能吸引年轻人来看呢?”
于是,王超和同事们开启了多项川剧创新改革。比如,以《丁宝桢》为例,制作团队对标音乐剧,在《丁宝桢》的配乐中新增了西方管弦乐器,“以前川剧乐队只有8到12个人,这部剧光是乐队就有60多人,现场配乐非常立体,气势磅礴,完全不输音乐剧,让川剧不但戏迷人,音乐也迷人。”这些创新举措,也吸引了很多年轻的新戏友,甚至到剧院二刷三刷。
除此以外,更让王超高兴的是,今年川剧院招收川剧“娃娃班”,计划招收40个,一下子报了700多人。王超说,看到川剧如此受欢迎,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一定要把川剧保护好、传承好,让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吴喆
成都日报首席记者
四川省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最佳选手”
为什么爱成都?
每个平凡人都是答案
为什么喜欢成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12月27日晚,成都日报首席记者吴喆以一位媒体人的身份,分享了她的答案。
一辆突然停下的汽车,是因为司机看到了路旁悬挂的国旗被风吹落掉在了马路中间,司机一路小跑把国旗捡了起来;一位出租车司机按停车上的计价器,是因为车外下起了大雨,司机想要邀请乘客多在车里避会儿雨;矿泉水只送不卖,抄手面条免费吃……这样开店,就不怕亏损吗?但成都餐饮店老板光哥说,这是自己从业十二年来从来不变的一条和爱心有关的规矩;几位浙江警察突然出现在成都校园,是因为他们想要寻找一位在当地勇敢救了落水老人的成都少年……
吴喆说,如果要问自己为什么喜欢成都?这些温暖的城市故事,这些生动的城市面孔,就是她的答案。“这些一个个关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瞬间,看似不起眼,但万千瞬间的汇聚,却成为了照亮整座城市的耀眼光芒。所以,要问为何喜欢成都,每个平凡人,都是答案。”
师生反响
“和榜样一起奋进,和成都一起奔跑”
成都大中小学的部分师生代表和部分家长代表也来到了“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活动的现场。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王丽表示,“青春大讲堂”的节目非常青春鲜活,也很接地气、非常成都!嘉宾们的分享也让人看到了一个多面的成都、一个奋进的时代。王老师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嘉宾刘晓远分享的马识途的百岁故事。“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一名青年人,我要向马老学习,和榜样一起奋进,和成都一起奔跑,就像演讲里说的,奋斗的人生永远青春。”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毛道生表示,自己对第一篇章的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的主题演讲印象十分深刻。“从回到成都创业,从潜心八年研发,再到两年时间让‘成都造’手术机器人出海,这种创新、拼搏、奋进的精神非常值得年轻孩子们学习。这也是‘青春大讲堂’最大的价值,让孩子们在这些生动又富有内涵的演讲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启迪与感悟。”
成都大学2024级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雨棋说,奋斗不问西东,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自能收获芳华。“今天这场活动,让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个人和时代如何更好地双向奔赴,青年和城市如何更好地同频共行,这些青春榜样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航空实验班高一(1)班学生向勇豪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开舱手冯毅的演讲让他非常感动:“尤其冯老师讲到老一辈航天人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把一辈子奉献给中国航天时,我非常感动,同时也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今后将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都家长谢先生表示,到现场之前,自己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明白这场思政活动的意义,“但是听完全场,我发现自己也像上了一堂课,尤其是几位嘉宾分享的追梦故事,非常让人振奋,也让人更明白一个道理:追梦最好的年纪,就是当下!”
每个日夜,你我都在和城市一起奔跑;
每个你我,都汇聚成城市奔跑的力量。
向未来奔跑,步履不停,将青春力量汇成时代的澎湃;
为梦想奔赴,奋斗不止,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 沙西雪儿 吕文豪 尹可然 朱馨月 张佳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