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百姓身边科技事丨智能创新赋能疾控网络
系统自动抓取报卡、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流调、流行病学统计智能大模型、标准化文书自动生成……
回顾2024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科技正在创新传染病防控工作监测预警模式,助力疾病防控从事后响应转向主动预警。
监测预警网络迎来“数智化”重塑
监测预警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传染病风险的第一关口。
在浙江省温州市,一张多维、可视化的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实时滚动更新数据。
“目前我市三级医疗机构诊疗数据全部打通。”温州市疾控局局长孙坚说,通过云计算等技术,能实现对16种常见传染病趋势分析,对十大症候群提前预警。比如,有学生因水痘等传染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当满足“同一班级出现超3例发热病例”等触发条件后,系统能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
“学生学籍信息与医防信息贯通后,诺如病毒、水痘等疫情总能被‘扑杀’在萌芽状态,同比数据出现明显下降。”温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黄万统说。
天津港作为重要口岸,“外防输入”压力较大。天津海关副关长蔺婧说,我们与疾控部门合作,结合邮轮航线、旅客构成和既往疫情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输入风险,动态调整口岸防控措施。
202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提升公共卫生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8月,国家疾控局会同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为动力,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浙江省疾控局副局长蒋曦真切地感受到,新科技正在创新疾控工作监测预警模式,这不是对原有信息系统的升级,而是一次颠覆性的重塑。
疫苗接种实现“科技感”“安全感”升级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智慧疫苗冷库”正式上线。从外形来看,冷库管理系统像一台自动售货机,工作人员仅需将疫苗全部放入储苗区,机械手逐一抓取疫苗盒进行扫描,精准识别后自动完成疫苗分拣、码放、存储工作。一旦接到发苗指令,运输车会自动调配疫苗送达接种台。
前来接种的市民沈女士说,“自动发苗系统感觉特别有‘未来感’,准确度让人很放心。”
目前江苏、山东、河北等全国多个省份正积极探索电子接种证与疫苗“身份证”。市民接种后,包含电子监管码、批号、冷链运输等内容的链路信息会自动推送至电子记录,全程可追溯。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近年来,我国不仅在疫苗接种服务与管理端加强科技应用,还围绕新发突发和重要传染病、肿瘤等重点领域,革新优化传统疫苗工艺,大力发展创新疫苗生物技术,加速多价疫苗或联合疫苗的研发。可供百姓选择的高质量疫苗种类更多了。
AI赋能让重大传染病筛查关口前移
记者在江苏省走访时看到,通过将人工智能阅片模型装入影像科云平台,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的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能够快速筛查患者胸片可疑病灶,并生成自动化报告。
“AI赋能有效提高筛查效率和诊断精确度,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竺丽梅说。
从AI筛查到全程数据管理,再到全自动一体化微型核酸检测系统,科技不仅优化了传统筛查流程,也为“无结核社区”建设、实现“首诊即确诊”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锦溪分院放射科主任汤青燕表示,AI技术不仅能为肺结核筛查提供支持,还促进了包括肺炎、肺癌在内的多种肺部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
“数智疾控”的蓝图正在绘就。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疾病防控的进一步融合,监测网络将更加智慧,筛查关口将持续前移,免疫事业将更加惠民,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记者顾天成、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