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北京:四招持续破解“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

作者: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12月27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7日电(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张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等均是“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松波今天在北京市举办的发布会上介绍,10年来,北京水务部门坚持“节、喝、存、补”的原则,始终“节”字当先、做好“喝”字文章、充分“存”蓄水源、科学“补”充生态,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

刘松波表示,北京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首都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出路。“南水”进京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联合国认定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南水”进京后,水资源状况得到缓解,但人均水资源量也仅是150立方米左右,“家底子”还是很薄,做好节水工作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治本之策。

北京城市总规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常住人口总量上限。目前,北京市16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创建比例达70%以上。北京成立全国首个节水标准技术委员会,累计发布地方节水标准近百项。颁布实施《北京市节水条例》,构建起贯穿水资源“取供用排和再生循环利用”全过程、全行业、全社会的节水体系。

刘松波透露,近年来,用水总量在持续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支撑了北京经济总量翻番。2014年到2023年,北京市万元GDP用水量从16.35立方米降至9.3立方米。

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在“喝”水方面,北京加快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建成输配水管线近200公里、调蓄设施3处,让“南水”与密云水库实现“握手”,不断织密的水源保障网。

北京立足优先用足用好“南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副总经理曹楠介绍,北京接纳南水的水厂由初期的6座增加至14座,日均取用“南水”量由70万立方米增加至320余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高峰期间,“南水”水量占北京城区供水量八成以上。“南水”已成为北京市主力供水水源。还将加快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进度,通过更换小区内部老旧供水管线,让更多市民喝上南水。

刘松波表示,目前,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城市副中心和大兴、昌平、房山、门头沟等郊区新城也用上了“南水”。1300余个小区和单位的水源置换完成,137个村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城区水厂用“南水”比例由2015年的67%提高至2024年的近80%,超1600万北京市民喝上了南来之水。

同时,北京充分“存”蓄水源,建立起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联调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北京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与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主要水系连通,利用输配水、调蓄池、反向调蓄等工程,实现水源、水库、河湖、水厂等水务设施互联互通,搭建起北京水网基本格局。

针对地下水问题,北京最大限度“少采多补”。刘松波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由2015年25.87米回升到2024年12.48米,已连续9年实现回升,累计回升13.39米,增加储量70亿立方米,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全部清零。密云水库蓄水量从10年前不足10亿立方米增加到今年的35.81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此外,北京抓住近年来丰沛降水的有利条件,精准实施“五水联调”,全面开展跨流域、多水源生态补水,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再生水年利用量达12.77亿立方米,成为北京稳定的“第二水源”,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38.5%提升到88.9%,国考和市考断面劣Ⅴ类水体动态消除。北京新增有水河长超500公里,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相继恢复生机,五大主干河流连续4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责任编辑:刘世昕 张敏  编辑:杨海琴】

原创舞剧《乐和长歌》首演,全景呈现楚式浪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25 23:01:40

探寻文化中国的青春密码|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4-12-24 09:37:45

我们的青春 不舍“二人转”

中国青年报2024-12-23 08:45:44

“心”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8:16

非遗传承人热衷“评级”?关键还在“内功”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6:54

网络流行语:最强“嘴替”还是语言污染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