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城市总规实施“体检单”出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公众读本(2023年度)》日前发布,这份“体检单”围绕首都功能、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生态底线、城市治理、安全韧性、区域协同7个重点领域评估规划实施成效,总结首都建设和发展的年度特点。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
体检报告用一系列数字展现了2023年北京发展亮点。比如,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在16%以上。
北京合理管控城市规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202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下降。建设用地供应约六成投放在城市副中心和平原多点地区。北京印发《北京市建筑规模管理办法(试行)》,预留市级建筑规模弹性指标,为城市长远发展预留战略空间。
2023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落地实施,形成50项政策改革创新任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42个试点项目已完工31个。北京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55个、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完工822部,完工量创历史新高。
在生态空间方面,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已建成各类公园106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公园达到109个,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40余个公园相继开放。
民生数据展现城市温度。北京推进公交地铁融合发展,公交站到地铁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站点由上年的84%提高至86%。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2万套(间),连续两年共筹集青年公寓5000余套(间),优先面向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开展专项配租。
针对“一老一小”的公共服务供给稳步提升。北京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新增优质学位3.8万个。出台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率先发布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累计创建150家示范性托育机构。32个社区(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养老助餐点2022家,覆盖5350个城市社区、313万余人。
2023年,北京经历“23·7”极端强降雨,首都城市韧性经受住重大考验。北京妥善安置了34.4万名受灾群众,759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开学,1万余套受损农民住房完成修缮,167条受损道路完成修复。这一年,北京印发全国首个韧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将韧性城市理念进一步嵌入首都规划之中;印发《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22年—2035年)》和《关于推进本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将韧性理念落入实处。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更加紧密。2023年,京张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高铁实现对京津冀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三省市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2023年京津冀三省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全部迈入“30+”,较2014年下降5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