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为世界非遗保护贡献更多中国经验

作者:栗玉晨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年12月24日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中国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融入现代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非遗保护中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支持世界遗产事业的大国担当,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鲜活范例。让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联结,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和内容,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必将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文化存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12月23日在京举行。会议总结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在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举行的这次会议,为进一步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更多中国经验吹响了冲锋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瑰宝,是璀璨的文化记忆,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在体现多样性、展示创造性、增强认同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10万余项;创新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华文化,既与国际衔接、又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随着《公约》履约实践不断深入,中国在推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有效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节,到在中国建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设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到举办2024(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 让更多人关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了解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营造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日渐成为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搭建世界文化交流互学互鉴桥梁的生动实践。

文明的火种在时间的洪流中传递,让非遗文化的光芒照进现实。在吸收国际非遗保护理念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文化实际情况,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方案,主要就是强调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在非遗中彰显人的价值,促进非遗与日常生活融合,推动非遗保护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

以北京为例,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目前北京地区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3项。1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北京不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传承300余年的北京非遗传统工艺绒花“飞”上冬奥会的颁奖礼服,当登长城、望长城、品长城、赏长城、听长城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北京中轴线有效破解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城市治理难题,成为增加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北京非遗保护在丰富的时代化表达中得以活化,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得以巩固,在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得以弘扬。

我国是非遗大国,生活中处处可见非遗。无论是美术、曲艺等艺术形式,玉雕、刺绣等精工绝艺,还是经典建筑、历史街区、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非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融入现代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非遗保护中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支持世界遗产事业的大国担当,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鲜活范例。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所说:“中国已将非遗保护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让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联结,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和内容,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必将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文化存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

探寻文化中国的青春密码|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4-12-24 09:37:45

“心”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8:16

非遗传承人热衷“评级”?关键还在“内功”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6:54

网络流行语:最强“嘴替”还是语言污染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7:18

首都青年共绘花园城市蓝图:期待与行动并进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9:40:55

国风大典邂逅时尚古镇

中国青年报2024-12-17 09:31:55

王英或许很多,但扈三娘少有 | 文史杂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5 16: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