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拓宽校园足球上升通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在2024东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中以2:1力克“哈一职”夺冠后,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就收拾行囊赶当日最晚一趟航班由海口飞回长沙——教练和孩子们都不想耽误第二天的课。奔波的辛苦一部分已被夺冠的喜悦化解,且作为学生球员,他们已习惯学习、踢球必须兼顾的生活。
12月19日,2024东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的决赛在海口市观澜湖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举行,两支进入决赛的球队分别是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队和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这是本次总决赛的最强对话。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是国内校园足球“豪门”,一个月前在长沙举行的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东道主湖南队便以这所学校球员为班底组建队伍,本次总决赛打过三大球运动会的高三学生并未随队前来,导致球队实力受损,但凭借雄厚的人才储备,拼劲更足的麓山实验一路打进决赛。
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则属于近年打出来的“黑马”球队,因为教育部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在高职专科增设足球运动专业,这所职高学校球队踢球的孩子看到了和以前“只能早早就业”不一样的出路,“大专甚至大学”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球队近两年有4名毕业生通过特长生单招分别考上沈阳体院、武汉体院、哈尔滨体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极大振奋了师生“足球学习两手抓”的信心,这次半决赛淘汰广州市玉岩中学(球队与广州豹梯队共建),已经让人看到这支职高球队付出的所有努力。
“去年中青赛(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我们在青岛赛区和这支球队踢过,当时他们是日籍主教练,我们全场被动防守,最后以0:1输了。这次他们有一半主力没来,再加上我们也仔细研究了对手,孩子们斗志起来了,能赢下来这就是队伍的进步。”哈一职领队王凯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哈尔滨这时候很冷了,室外没法儿训练,我们为了打好这次的东润杯,全队去济南练了一个月,上午上课,下午训练。黑龙江的孩子大冬天来到海南,又是天然草的比赛场地,本身就比较兴奋。另外和以前不一样的是,教练、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统一了思想,只有在把球踢好的同时把学习抓上去,孩子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首届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有20余省(区、市)的300余所学校超过4000名球员参与,比赛数量达到600场——本周在海口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举行的总决赛由东润公益基金会与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办,从小组赛到1/4决赛、半决赛、决赛,以高中生为主角的多场比赛质量在校园足球赛事当中已属上乘。
拼出全力的哈一职在决赛中以1:2输给长沙麓山,比赛经验的欠缺相对明显——麓山实验在技战术打法上更加老练,更擅于创造一对一的突破空间和把握机会,全国赛冠军奖杯是对教练和孩子的最好回报。
“如果我们全主力的话,基本上是全国前四的水平(校园足球赛),当然和训练时间更长的职业队梯队比,我们还是有差距的。”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主教练谢刚说,“其实校园足球重在普及,只有极少数水平特别高的孩子会考虑向职业发展,但在业余足球里,校队的学生已经够强了,大家的首选还是上大学。”
谢刚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出身,曾是2007赛季湖南湘涛征战中乙联赛的首任主帅,2016年谢刚跳出职业圈选择执教校园球队,这也印证了校园足球一点一滴的发展历程。
“校园足球队的发展并不容易,孩子们既要踢球又要学习,学校的支持是第一位的,比如我们是下午下课以后训练,通常是5点练到7点半,然后他们去食堂吃饭再上晚自习,学校会给他们的晚餐增加两个荤菜,保证他们的营养。”谢刚说,“另外,在学习方面我们从来不会放松,像这样出来一个多星期的比赛,会有家长志愿者跟过来监督孩子们写作业,如果是更长时间的冬训,大概一个月的时候,那我们会在当地请老师为孩子们上课,不让孩子们落下课业。”
本次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历时6天,20支经省级联赛选拔出来的校园足球精英球队汇聚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这样的比赛规模与保障条件在国内实属难得。以冠军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这样的顶级校园球队为例,此前球队每年高质量正式比赛约30场,这次在海口一周内打满5场夺冠,教练和队员都经受住了最高强度的考验。
“因为主办方提供了所有参赛费用,这就极大减轻了我们校园球队的负担,这是最实在的保障。另外场地条件、比赛质量,包括裁判水平,在校园足球比赛当中也是一流的。”谢刚说,“如果这样的比赛再多一些,对我们校园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有了首届赛事组织的尝试,也收到了参赛球队的积极反馈,组委会还会考虑扩大赛事规模,打造品牌赛事。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不仅仅是竞技体育项目,还是综合国力的一个展示方面。”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说,“这次比赛,孩子们为胜利拼搏、不放弃,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足球精神。中国足球要振兴,希望就在热爱足球的青少年身上,我们会创造更多机会,为这些热爱足球的青少年打造更加专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