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在岛屿读书的作家,如何面对自己和世界

作者: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12月12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冬日,在海南三亚的山谷草地,当作家余华出现的时候,现场掀起一阵欢呼。许多原本在远处的读者,从草坪各个角落冲到台前。

在这片海岛山谷里,余华写了《山谷微风》一书,回忆自己的半生故事,时间横跨40年。今年,余华还去了其他海岛——和苏童、程永新、叶子等老友,奔赴希腊的克里特岛录制《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

在节目的线下主题日,一块巨大的岛屿形状的展板上写着:“我在岛屿读《》。”书名号中间的内容留待读者填空。不到半日,整块展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书名:《活着》《第七天》《我与地坛》《生死疲劳》……

面对热情的粉丝,余华说:“阅读是一种选择。你就是你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

在余华看来,那些看似没有实际价值的文学、艺术、哲学,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人的态度和选择。“在你面对某一个事物的时候,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在人生面临选择时,你可能会作出一个对自己更合适的选择。”

从中国的海南陵水分界洲岛、广东珠海东澳岛,到希腊克里特岛。当作家“出海”去岛屿读书,他们都在聊些什么?

作家余华(中)、学者刘擎(右)在《我在岛屿读书》线下主题日活动中和读者、观众交流。主办方供图

生活会向着文学修改,好奇心是最美好的东西

最近,余华去做了MBTI性格测试。他特意选了最难最复杂的一套测试,还为此付费。本以为自己是“e人”的余华,测试结果居然是“i人”,人格类型测试结果是“INFP”。

别人告诉余华,“INFP”人格类型又被称为“小蝴蝶”,这类人性格内向、敏感而有创造力,非常注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圆满和自洽。余华反问:“那为什么不是老鹰呢?老鹰也是飞来飞去的。”

余华自认为是很乐观的人,他把悲观“留给了虚构”。“我是很乐观的,我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办法。我是越挫越勇的人,有点像体育比赛里那些内心很强大的球员——一旦被激怒的话,我会把球打得特别好。”

一个作家能否成功,才华和运气很重要。但是,余华相信能够让一个作家走得更远的因素,是性格。“我太了解伟大的作家们,走得更远的都是性格更强大、特别自信的那种人。是性格帮助他(她)走得更远。”

在《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中,余华提到《尤利西斯》时说,生活会向着文学修改。文学赋予了一个地方新的意义后,当地人的生活心境似乎也会因此而改变。

余华直言,他已经“习惯了无所事事”,但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好奇心是最美好的东西,让一个人活得很有激情。”什么都想了解一下,不是多管闲事,而是给自己寻找题材。

网上很多人说余华和莫言是“CP”,余华说最近刚开始懂“CP”的意思。在《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中,莫言的到来让观众大为惊喜。那次莫言登岛的时候,余华站在路边一棵大树下,手里拿了一本《等待戈多》。余华对莫言说:“我们等待你就好像在等待戈多。”

自从1988年在鲁迅文学院同住一个房间,余华和莫言认识36年了。这么久的时间,余华用“治愈”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什么是治愈关系呢?一方挑衅另一方回击,反过来也是一样。36年来,我们两个人的友谊是这样,跟苏童也是一样,我们也是36年了,一直是互相嘲笑过来的,这也是一种治愈,对彼此都是一种治愈。”余华说。

这种轻松的互动让严肃的文学讨论多了一份人情味儿,也使文学与生活建立了更直接的联系。在海南洒满阳光的草地中央,一名语文教师告诉余华,自己曾在论文中研究余华作品中的“阳光”意象。那么对于现在的余华而言,阳光意味着什么呢?

余华回答:“我的人生也充满了阳光。阳光对我来说,就是你们都闪闪发亮。”

文学的关键在于表达人的内心,最好的风景在心里

《我在岛屿读书》从第一季播出到现在,全网曝光量已超过100亿。在豆瓣上,前两季节目的评分均超过9分。

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回忆最初做这档节目的想法:“我们发现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热爱文学和阅读的用户,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我们推出《我在岛屿读书》的初衷。”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认为,文学关键的一点在于表达人的内心,走过千山万水,最好的风景还是在心里。

从中国的海岛到欧洲的海岛,作家“嗅”到了哪些有趣的气息?

这档节目录到第三季,程永新发现大家聊得更过瘾了,“常常擦出火花”。时不时出现的情况是:摄制组说已经拍完了,素材够了,但作家学者们余兴未尽,晚上喝酒的时候继续聊。

节目中,在希腊克里特岛的清晨,程永新在审读刘子超写的穿越巴尔干半岛的稿件时,提到刘子超的最后一站也是希腊。

旅行作家刘子超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等作品。

程永新很看好刘子超这名写作者,因为“他的写作方法里有一种献身的精神”。“他辞掉了所有工作,就在那里蹲几个月,跟我们走马观花写一篇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程永新觉得,像《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这样的作品,能让读者思考人和环境、人和人的关系。

在《我在岛屿读书》线下主题日活动中,一名参与者在展板上写自己喜欢的书名。主办方供图

克里特岛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如今回忆那段时间,程永新印象深刻的细节落在希腊人的普通生活。他们进入集市、书店,去看当地人买东西、读书,观察一家人如何安安静静经营一家看起来不赚钱的书店。

海边朗读、书迷会等环节,又让程永新感受到中希文化的紧密交流。

程永新说,古希腊的哲学和戏剧源远流长,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欧洲文明。“中国读者也有必要去了解古希腊文化,中华文明跟古希腊文明之间有相当多的交流。”

程永新看到,希腊人对中国的文明其实非常感兴趣,而且会选择“对胃口”的内容来阅读、研究。

“我们在海边朗读的时候,一个希腊的老太太朗读了《道德经》。他们喜欢,是因为他们认为《道德经》里有哲学,有形而上的思考。《道德经》是西方很流行的中国古籍,因为《道德经》里讲了人和宇宙的关系,还传达了一些玄学、神秘的东西,这些是希腊人特别感兴趣的。”虽然节目组原本的预期是朗读诗歌,但希腊老太太选择朗读《道德经》,程永新发现这也挺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是以一种怎样的路径、方式在传播。”

作家是漂浮的孤岛,要面对自己、面对世界

在《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中,青年学者叶子“安利”了她很喜欢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一书。

在《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中,哈佛大学比较文学讲席教授、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大卫·丹穆若什,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长,带领读者从伦敦出发,开启一场“文学壮游”,途经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答、京都、上海……最后回到伦敦。

“今天我们旅行的速度已经足够快了,但是阅读给我们提供了更快的旅行速度,阅读的旅行、通过写作达成的旅行,是另外一种体验。”叶子说,除了旅行感,像《八十本书环游地球》这样的作品,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文学”的想象。

平时在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课程的叶子形容,希腊对她而言,是远方的鼓声,是一种召唤,从很远的时间、很远的地方传来。“我们都对这丰富而复杂的源头抱有巨大的好奇。”

此次录制《我在岛屿读书》,是叶子第一次去希腊。她感觉自己真正“脚踏”在上课设计的教学文本中了。这种感觉很奢侈,恍如做梦。

《伊利亚特》开篇,英雄阿喀琉斯相当“自我”,但当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死后,一切都改变了,阿喀琉斯整夜流泪,怀念老友。

“是友谊使阿喀琉斯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阿喀琉斯,是友谊帮助他完成了灵魂最重要的发展。希腊文化中的友谊,似乎是一种比爱情还要浪漫的情感。对我们来说,节目的克里特岛之行见证了这种友谊的升级,既是作家们的友谊,也是作家与不同读者间的友谊,更重要的还有中国人与希腊人的友谊。”叶子说。

跟着《我在岛屿读书》走了三季,程永新认为“岛屿”之于作家,具有很浓厚的象征意义。

他感慨,作家是漂浮在海上的一座孤岛,要面对自己,也要面对这个世界。“每个个体都是一座孤独的岛,作家写作更是如此。作家要挖掘人的内心,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解决人的精神问题、人性问题……这个时候他就要身临其境,把人性的一些共通的东西挖掘出来。”

余华则透露,《我在岛屿读书》会有第四季,要继续“走出去”。“我们非常有野心,野心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郭韶明  编辑:董志成】

复旦学生团队用AI打造“彩云小镇”,传播苗族文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1 13:54:18

当更多青年影人来到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22:08:10

酱油是乡愁的解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08:46:49

青年范儿·文化场|解密酱油里的中国味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8 13:51:12

羌族刺绣,老中青三代传承非遗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9:02

微短剧中的“霸总风”还能刮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