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逐“路”前行,点亮未来|探寻西电东送之美

来源:中青校媒 广东2024年12月12日

  在我国南方五省(市、区)广袤的大地上,西电东送工程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电力巨龙”,它跨越山川河流,连接东西部地区,它不仅是电力传输的通道,更是一条凝聚着无数电网青年心血与梦想的逐光之路。

  近日,由南网超高压公司与中国青年报社联手打造的2024年“探寻西电东送之美”主题传播活动在云南昆明、大理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12名大学生记者踏上寻美之旅,探秘西电东送工程“电力高速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美。

大学生记者与新松换流站副站长张涵交流。李惠娴/摄



  逐“路”前行,点亮未来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谭希桐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西电东送工程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巨龙,它跨越山川河流,连接东西部地区。这条伟大的“路”,不仅是电力传输的通道,更是一条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梦想的逐光之路。作为大学生记者团,我们深入西电东送工程一线,探寻西电东送路上的绿色之美、科技之美与坚守之美。

  山水见证的壮丽工程

  探访昆北换流站和新松换流站两座换流站时,我们需乘车绕过仿若巨蟒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才能看清藏匿于山林中的换流站真颜。

  体验巡线的路途是寻美之行遇到的最大挑战,脚下是陡峭的山路和尖锐且松动的山石,每迈出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寻找着力点,身旁肆意生长的灌木丛不断拉扯着衣物,仿佛在考验着前行的决心。

  “我们走这条路都习惯了,谈不上辛苦。”给我们领路的感动南网人物“风餐行者”、二级拔尖技能专家颜世成说。

  当雄伟的直流电塔终于出现在眼前,眺望远方,连绵的山脉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那一刻,我们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自然之美与人类伟大工程壮举完美融合这一幕让人深深震撼。

  科技赋能的电力变革

  在昆北换流站,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幻感的世界,这里处处彰显着创新的力量。站内各类智能设备各司其职,“这些机器人目前可以替代80%的传统人工巡视工作。”昆北换流站副站长王丹介绍说。

  L4级无人驾驶智能综合巡检车、轨道机器人、无人机以及众多摄像头等组成的“智能军团”如同电力世界的“守护者”,守护着昆北换流站的每一寸土地,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稳定。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巡视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人工巡视的风险,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大厅更是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创新成果,GIS设备凭借出色的绝缘性能和高可靠性,确保电流在极端条件下稳定传输,不仅有效节省空间,还极大提升了电力传输的安全性与效率,实时监测系统如同“智慧大脑”,时刻守护着设备的稳定运行。

  坐落于地震频发、自然条件严峻区域的新松换流站,在抗震设计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站内重要建筑物及电气设备均按9度地震烈度严格设防,其±800千伏直流穿墙套管采用柔性安装方式等技术,为换流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地震来了,这里比其他地方都安全。”新松换流站副站长张涵笑着说。

  在问到站内技术的自主程度时,张涵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以前都说要靠外国的技术,现在80%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了,特别是核心技术部分,我们已实现自给自足了。”

  “无人机精细化自动巡检”技术在直流线路的应用也成为一大亮点。在±800千伏新东直流0078#塔下,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无人机智能巡检作业。无人机搭载红外测温设备,如同拥有“火眼金睛”,能够精准检测各个部件的温升变化,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可突破地形限制,抵达电力工人难以到达的区域,巡检数据实时传输回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据此迅速分析处理,大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坚守之路:平凡岗位的不凡奉献

  在西电东送工程的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坚守的身影。新松换流站副站长张涵自2014年加入南方电网以来,见证了新松换流站从一片荒芜到成为世界上抗震等级最高的特高压换流站的全过程。

  “当时我们的办公和生活的区域在后面的山坡上的小平房,每次回办公地点都要攀登三百多级台阶。每天上下班、一日三餐,累计要爬一千多级台阶。那种艰辛让人几乎绝望,所以我们戏称它为‘绝望坡’。”回忆起往昔,他感慨万分。然而,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他和同事们从未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还有像颜世成这样的一线运维人员,他们如同云端的“守望者”,在高耸的铁塔上一工作就是大半天。“在日常检修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在工作现场解决午餐,以此节约时间并保持高效。面对云南多变的气候,我们需准备四季衣物来适应白天强烈的紫外线和傍晚的大风和低温。”颜世成说。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如同璀璨星辰守护着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西电东送工程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胡庆章  编辑:董志成】

复旦学生团队用AI打造“彩云小镇”,传播苗族文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1 13:54:18

当更多青年影人来到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22:08:10

酱油是乡愁的解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08:46:49

青年范儿·文化场|解密酱油里的中国味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8 13:51:12

羌族刺绣,老中青三代传承非遗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9:02

微短剧中的“霸总风”还能刮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