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慕课西部行 知识越山海

作者:李亚楠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2日

数据来源:教育部制图:汪哲平

今年9月,新疆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迎来了35名大一新生。此前,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这个专业已停招6年。这次恢复招生,得益于教育部实施的“慕课西部行计划2.0”。清华大学对新疆大学开展专业对专业的帮扶,开设相关线上课程,搭配线下教学,新生们的学习效果更有保障。

据了解,2024年春季学期,新疆高校携手84所中东部高校,累计开设线上课程644门,参与学生达4.2万余人次。“慕课西部行计划”深入实施,正有力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更好服务西部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新疆大学,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对话,探访“慕课西部行计划”如何在新疆大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校——

引进优质资源,丰富课程类型

“新能源产业是目前以及未来的重要产业,也是新疆八大产业集群之一。在‘慕课西部行计划’支持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恢复招生,将为新能源产业培育更多实用人才。”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正江介绍,新疆大学积极利用东部高校优质专业课资源,2023—2024学年全校共有125门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惠及学生5万余人次。

本学期,新疆大学选用国家级、省级(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或国家级精品课程426门,“这些线上资源缓解了我们在美育、劳育等领域师资短缺的问题,丰富了课程类型,美育类课程我们就给学生提供了61门。”刘正江说。

今年春季学期,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闫自兵作为主讲老师,与喀什大学开展“同步课堂”,讲授“国际关系史”课程,受到了喀什大学师生的好评。这是东部高校“输血”、新疆大学增强“造血”能力的缩影。

新疆大学持续开展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自建了20门慕课,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12门课程。其中,“语文·听说”课程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从2019年9月在“学堂在线”开课至今,累计开课11次,学习总人数达17466人。

教师——

紧跟学科前沿,提升授课水平

不久前,新疆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老师陈菊香忙着准备一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申报材料。“这是和同济大学的老师一起申报的项目,涉及光伏发电碳减排的效益评价、荒漠化治理等内容,同济大学进行理论指导,我们在新疆开展实地调研。”陈菊香说,这种和东部高校合作的机会是“慕课西部行计划”带来的,两校课题组会定期开组会,很多模糊的概念在讨论中逐渐清晰。

今年,同济大学和新疆大学开展“同步课堂”,学生上课时,陈菊香也会旁听。“感受名师的授课风格,学习授课方法,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陈菊香说。

除了听课学习,陈菊香认为“虚拟教研室”也是学习提升的重要载体。在“虚拟教研室”,不同高校的老师可以开展研讨、共话学科建设,“还有院士名师讲解,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方向,我还会将其中一些内容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目前,新疆大学有22个学院的近40名老师参加了北大、清华、厦大、北师大、大连理工等14所高校的“虚拟教研室”,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针对软件工程等技术迭代比较快的专业,‘虚拟教研室’还邀请了企业参与,让教师更好了解产业发展方向,增强授课的实践性和贴近性。”刘正江说。

学生——

线上名师授课,增进实时交流

新疆大学红湖校区的智慧教室里,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杨政龙和同学6人一组,认真听讲。大屏幕上,同济大学的老师正在授课,同学小组讨论的情况通过摄像头实时传输给老师。这是新疆大学和同济大学共同开办的“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

“就是用10—15个学分修一门新的前沿专业,每周末通过‘同步课堂’的形式上课。”杨政龙介绍。

与第一阶段相比,“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新增了“同步课堂”。杨政龙比较喜欢这种方式,“随时可以和授课老师沟通,单向输出变成了双向交流。”杨政龙说,目前,录播课的比例不低,虽然通过回放可以让同学们更扎实地掌握重点、难点,但也有明显短板,“线上学习可以自由安排,有些同学会一边开着慕课视频、一边做别的事,学习效果不够好。”

为了规范在线课程管理,新疆大学教务处面向全校教师遴选线上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助教,负责了解学生在线学习进度、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并定时开展直播答疑活动。

目前,新疆大学使用的慕课线上学习平台有超星尔雅、智慧树、学堂云等,“这些平台不互通,需要下载多个手机应用并分别注册,希望能进一步整合平台资源,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杨政龙说。

【责任编辑:杨海琴  编辑:郭艳丽】

复旦学生团队用AI打造“彩云小镇”,传播苗族文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1 13:54:18

当更多青年影人来到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22:08:10

酱油是乡愁的解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08:46:49

青年范儿·文化场|解密酱油里的中国味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8 13:51:12

羌族刺绣,老中青三代传承非遗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9:02

微短剧中的“霸总风”还能刮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