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生共同走进基层一线 在实景大思政课感悟青春担当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雷 记者 金卓
“您刚提到一个词——坚守,我更想知道何以坚守?”近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23级博士生张伟琦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国工匠”李万君。
李万君以中国高铁发展为例向张伟琦解释了坚守的意义:“中国高铁发展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都挺过来了。你要把困难当阶梯,才能走出精彩人生。”从中车长客回来多日,张伟琦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当时与李万君沟通的场景,“他是在告诉我们,要做难的事情,这样才有意义”。
与张伟琦等大学生一同到中车长客参观的不仅有学校专业课、思政课教师,还有一些中小学生。这是哈工大最新一期大中小一体化实景大思政课。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等人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到教师带领大中小学生共同走进田间地头,从卫星发射场到“地面空间站”再到中车长客,哈工大已陆续推出近百期实景大思政课,让学生在行走中、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青春使命与担当。
在实景课堂中感悟使命担当
2020年夏天,哈工大聚焦航天特色,推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曹喜滨担任班主任的“小卫星班”,面向全国招生。经过选拔,李安康成为“小卫星班”的首期学生。
次年6月,李安康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神舟十二号发射。“那时,投身航天事业的种子已在心中萌芽。”他说。
今年11月5日,哈工大牵头研制的“阿斯图友谊号”微卫星发射,李安康也在现场。现在,他已是航天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经过几年学习,再次置身这样的场景,李安康更自豪了,“航天领域处处都有哈工大的身影”。
“阿斯图友谊号”逐渐消失在视野中,李安康将目光转向顾晓乐教授。她是《理解当代中国》这门课的教师,正在讲述哈工大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李安康一边听课,一边思考老师的提问。
纵观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史,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为代表的一项项重大成就,“无不得益于举国体制优势,这是一种制度自信。”李安康说。
“不仅是航空航天,其他领域也如此。”在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装配产线组参观,近距离接触“复兴号”动车组,张伟琦很受震撼,“我们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只要团结一心、集全国之力,就能把事干好。”
在不断增强制度自信的同时,哈工大学子立志“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3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佳萌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的所见所闻让她切身感受到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
“卫星发射中心离最近的城区开车需要五六个小时,四周是戈壁荒漠。”但李佳萌“有一种冲动”,“我想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这个地方,这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未来技术学院大四学生干志宏今年8月在黑龙江建三江农场找到了自己所学专业和农业的契合点。“我是学雷达的,如果把雷达装在农业机械上,效率将翻倍。”他说,科技一定是守护大国粮仓的好手段,“我愿意把自己所学用到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
“我先要相信,才能让学生信任我”
参加实景大思政课,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也收获满满。
11月20日,中车长客列车试验线上,一辆蓝色列车引起了大家关注。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一堂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课程就在列车上展开。
“轨道交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新能源利用是未来产业,这辆氢能源市域列车既是巩固发展优势产业的成果,也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探索。希望同学们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以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列车飞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赵莉莉手握扶手,一边讲,一边和学生看窗外的风景。
这已不是她第一次在实景中讲课了。几年来,她把课堂带到了建三江农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地。几次课下来,赵莉莉直言,“终于不是生硬灌输理论了”。
在建三江农场,专业课教师讲农业无人化科技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政课教师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景异构、协同育人。”赵莉莉说。
拥有17年思政课教学经验的赵莉莉,最近两年常常被学生问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式现代化跟西方现代化有什么不同?
以前总是想方设法地寻找案例,“总感觉差点意思”。赵莉莉坦言:“我先要相信,才能让学生信任我。实景中教学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拥有18年思政课教学经验的王莉也有同感。王莉来自哈工大附中初中部,她告诉记者,初中孩子生活经验比较少,“我自己在讲一些内容时也有点不自信,不知道怎么能讲得更生动”。
参加几次大思政课后,王莉说,自己学会了利用不同场景进行教学,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带孩子走进一线就能看到他们的兴趣点。”王莉说,她曾和学生一起去过哈工大航天馆参加实景大思政课,“有的同学对科技感兴趣,有的对航天精神感兴趣,我会根据看到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刘冬计划在自己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中设置“国家青年人才说”板块。“参加几次实景思政课后,我感觉学生对理论结合实际很感兴趣。我想邀请不同学院从事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青年人才进入思政课堂。我有信心把课讲好。”
让更多学生感受实景大思政课的魅力
实景大思政课虽好,但无法让每名学生都能到现场。如何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实景大思政课的魅力?哈工大思政实践课教研室主任尹胜君的解决方法是,将实景大思政课视频搬到网上,供全校、全省乃至全国学生观看。
尹胜君介绍,目前,他们已建好“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全校师生均可使用该平台,同时还为“黑龙江省数字思政育人平台”“黑龙江省数字思政创新发展中心平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提供技术支撑。
起初,尹胜君还担心平台上传的视频没人感兴趣,一次直播活动改变了她的想法。
今年6月24日,“行走中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优秀入库成果展播活动第一期——哈工大“爱国情-报国志”实景大思政课直播活动,在5个平台同步开播。直播吸引了3万余名师生在线观看,点赞数超两万,70余所高校转发,网络传播量超50万人次。
一次,一位喀什大学的老师辗转联系上尹胜君,邀请她线上分享经验。“支援边疆是哈工大的优良传统。”尹胜君爽快答应,为对方作了经验分享和授课示范,“我想把哈工大经验带给更多院校”。目前,她已线上线下介绍哈工大经验100多次了。
据了解,哈工大党委高度重视实景大思政课,校领导参加集体备课、现场授课、课后复盘、优化迭代等环节。在本次中车长客实景大思政课近90分钟的集体备课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学生代表、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中车长客专家等共同参与、集思广益。
哈工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蕊也参加了这次集体备课。她介绍,哈工大逐步探索出以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为支撑、构建“基于使命驱动的铸魂育人图谱”的实景大思政课,已形成情理交融、沉浸交互、多元协同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