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每年开学是大一新生选课的高峰期,与高峰期同时到来的是一份来自师兄师姐“口口相传”的选课“红黑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红黑榜”的榜单在很多大学存在:课程轻松、给分好的列为“红榜”,课程困难、给分差的列为“黑榜”。每到选课时,“红榜”老师的课程总是供不应求,而“黑榜”老师的课却少人问津,甚至有些课程因为选课人数太少而取消。
前段时间,浙大城市学院教师蔡渊迪因不合格率较高,被学校要求整改。而在浙大城市学院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蔡渊迪坚持“拼命备课”,其课程内容常讲常新,甚至吸引学生第二轮、第三轮来上他的课。
在学生成绩合格率成为不少高校教学“铁律”的当下,选课“红黑榜”直接对高校任课教师提出挑战——如果严格要求,其结果是保持高质量教学,但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可能偏低,任课教师可能会被高校要求进行课程整改;如果任课教师“放水”,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皆大欢喜”,其结果可能会造成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对此的争论长期存在。在不少高校用学生成绩合格率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同时,如何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带来的其他问题,让任课教师真教课,学生学到真东西,教学质量真正提高?
改变现状就需要改革教学考核。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建议,高校考核方式可以由百分制改为等第制。百分制容易引导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分数的提高需要多次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很容易被磨灭。百分制向等第制转变,使考试成绩模糊地表示出来,这可以避免对创造性的损害,对于保护潜在创新品格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未来高校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卢晓东说。
湖南大学微电子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文双春表示,在网络和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从而更容易实现因材施教。大学教师也需要转型,发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从一个教育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有媒体评论,别让水课上了红黑榜,一些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得到“好评”,不意味着就是“好教师”。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必须坚持教师专业同行评价,严格按照课程质量标准,来评价教师的上课质量。不能仅凭学生的“欢迎度”来评价大学课程,更要关注教师的授课过程,是否坚持课程教学要求。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崔文瀚
编辑:原春琳
剪辑:吕韦谦(实习生)
数智主播生成:樊未晨
视觉包装:张岩 李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