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她创新唱“红”苏北琴书,再次惊艳央视舞台

作者: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网2024年11月01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10月28日播出的央视四套《中国文艺》栏目中,来自宿迁市文化馆的丁红丽,以一曲大气经典的《祖国你好》,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和热爱,歌声温暖有力,同台演出的还有孙楠、殷秀梅、李宇春、陈伟霆、凤凰传奇等明星,这也是丁红丽第二次代表群众文艺工作者登上央视舞台。

文艺工作必须敬畏舞台,尊重观众

“大运河,流千年,流经这西楚故地叫宿迁……”在中运河畔的运河书场,丁红丽主演的一场苏北琴书《运河谣》吸引青年观众注目,赢得喜爱的掌声。

从事群文工作二十余年,丁红丽始终活跃在舞台,奋斗在基层一线,致力于打造更多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优秀作品。采访中,她说,“一个群众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是否热爱舞台、扎根群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也是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绽放艺术生涯的不二之选。

精品之所以“精”,源于精益求精,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每次演出、每场活动,我跟身边的每一个年轻人都是这样要求的。”丁红丽说,舞台的任何一个瑕疵,在台下都会被无限放大,做文艺工作,必须敬畏舞台、尊重观众、爱惜羽毛。

秉持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和创作标准,丁红丽成功策划组织了机关文化艺术节、双拥晚会、三台山纳田花海音乐节、国际沙雕艺术节等各类大型活动和文艺演出百余场,收获了观众的赞叹和同行的认可。其本人先后获得韩国亚洲音乐舞蹈节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第十届江苏省文艺大奖表演奖、第十一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等,获评中国大运河“曲艺民星”、宿迁市杰出青年、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主创主演的作品全国性艺术展演十余次。

宣传家乡文旅,向年轻人传播非遗文化

15年前,学习声乐的丁红丽刚从事文艺工作不久,那时的她民族声乐演唱堪称一绝。15年后,她跨界成为年轻一代苏北琴书代表性人物,将原本一琴一坠胡的苏北琴书,创新融入唱、音乐、舞蹈、舞美等现代舞台手法,让濒临传承危机的苏北琴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由于琴书掌握者文化水平有限,导致发展受限,无法与时俱进,成了年轻观众心中很‘土’的艺术。作为青年群众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去传承和接力。”15年来,为改良苏北琴书,让这门生于苏北、兴于劳苦大众的群众艺术再次焕发生命力,丁红丽遍访国内曲艺界名师。经其创新改良的苏北琴书被载入宿迁市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品《江山无限》《美丽家园》《第一江山春好处》收获了众多年轻粉丝,多次参加中曲协国家活动巡演,并被央视新闻报道。2022年12月,央视1套“星光大道”栏目组邀请丁红丽参加节目,苏北琴书也因此走上央视舞台。

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群文系统骨干,文艺工作二十载,丁红丽每年都会组织青年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走进部队、敬老院,为群众公益演出。一方面,传帮带锻炼新人;另一方面,真正实现文艺的普世价值。

“参加文化下乡活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演艺水平,跟着丁老师一起为基层群众带去精神食粮,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听到他们的呼声和喝彩,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去年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王琪每次都会积极参与公益演出,作为一名00后,她跟随丁老师学习苏北琴书,并将演出从舞台向短视频领域延伸拓展,致力于宣传家乡文旅。

为更好在年轻群体中传承非遗文化,丁红丽还参加了“宿语青声”青年讲师团,成为了一名文化类青年讲师。“我们似乎在融入全球化、追求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有感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缺失,我们希望邀请更多像丁老师这样的非遗传承人,用文艺的形式向年轻人传达——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找到回家的路!”青年讲师团负责人介绍道。

乡愁是记忆中母亲包的水饺、爷爷奶奶听的苏北琴书、父亲喝的洋河大曲,这是家乡人共同的文化印记。无论是非遗进校园,还是文化理论宣讲,丁红丽反复向青年人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苏北琴书只是这其中一块小小的拼图,但如果我们不去创新改良、不去重视传播、不去筑牢夯实,每一块拼图的掉落终将致使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轰然崩塌。”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

乌镇“戏剧时间轴”:进入下一个十年

中国青年报2024-10-25 06:35:04

网络主播的“精英人设”背后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10-25 06:35:20

两岸青年导演勇闯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2024-10-24 21:32:00

三原城隍庙:文化遗产如何留存“原汁原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23 16:49:37

苏州核雕:盈寸之间见天地见匠心

中国青年报2024-10-22 06: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