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早新闻 | 今天下午直播揭秘:和诸葛亮当了12年“同事”,是怎样的体验?
今天是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
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和诸葛亮当了12年“同事”,是怎样的体验?来看“文明·互鉴”;10后少年团携手乌兰牧骑上演“森林音乐会”;我国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出新规:首次明确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质量标准和程序。
和诸葛亮当了12年“同事”,是怎样的体验?来看“文明·互鉴”!
今天下午2点,中国青年报社将推出“青春中国·拥Bao未来”特别节目之“文明·互鉴”(点击看直播)。
本期节目分为“传承”“碰撞”“共鸣”三个章节,邀请了来自匈牙利和肯尼亚的留学生,她们目前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将与我们分享“英雄广场”与“蒙内铁路”的故事,一起聊聊文化如何“潮起来”。
10后少年团携手乌兰牧骑上演“森林音乐会”
据中国青年报10月31日7版,10月30日晚,在中国青年报社推出的“青春中国·拥Bao未来”特别节目之“音乐·流光”中,“额尔古纳河右岸”森林音乐会首次播出。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和本世纪10后的孩子们,一起在林中漫步、在湖畔朗诵、在河边舞蹈、在高山放歌,这一切美好的瞬间最终汇集成了一场艺术与自然相融合的森林音乐会。
今年暑期,来自北京、浙江、香港等地的近百名青少年齐聚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满归红豆小镇”,参加2024青少年艺术人文自然之旅活动。
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组成了特别的演出团队,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17岁。他们在海拔1409米的宝格偃松岭中,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在高山之上和小镇广场为林业工人和家属们演出;在森林中摘松子、采蘑菇;在湿地公园中载歌载舞;钢琴、古筝、架子鼓……孩子们十八般技艺样样精通。11岁的林佳瑶身着汉服,在青山绿水间舞姿翩跹;13岁的陈颜知手腕翻飞间,将架子鼓敲得如潮水般汹涌,密集的鼓点声回荡在山谷中。
在“音乐·流光”直播活动中,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邀请青年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等一群“老朋友”走进国家大剧院,举办“放歌青春音乐分享会”,围绕青春理想、文化传承及时代情怀主题展开分享。
10月28日至11月1日,中国青年报社以“青春中国·拥Bao未来”为主题推出9场特别节目,聚焦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勇做新时代弄潮儿的年轻人,通过不同角度讲述“改革有召唤、青年有担当”的生动实践,展现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精彩故事。
9场特别节目的主题分别是“书香·点亮”“前沿·激流”“青春·Bao到”“田野·希望”“城市·呼吸”“音乐·流光”“文明·互鉴”“青耘·助农”“国潮·绽放”。
更多内容可前往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查看:
“书香·点亮”↓
“前沿·激流”↓
“音乐·流光”↓
“田野·希望”↓
我国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出新规:首次明确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质量标准和程序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年审议通过的《学位法》规定,研究生可以“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申请学位”。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并将于2025年1月开始实施,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
《基本要求》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实践性,聚焦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立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鼓励学位申请人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研究真问题”,并通过实践探索“真解决问题”。
二是强调创新性,要求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在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上应有鲜明体现,鼓励以创新赋能行业产业实践,引领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
三是鼓励多元化,为学位论文选题、实践成果来源与形式提供多样化设计,鼓励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实际开展具有前沿性、应用性、跨学科、创新性的探索。
更多内容可点击查看全文:《我国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出新规》
整理:张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