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又添文化空间,西城招募社会力量“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北京古玉文化馆馆长魏力农做了个决定,馆址从西城区一家文创园区,搬到了中轴线大栅栏地区的钱业同业公会,10月30日揭牌,对外免费开放。魏力农希望,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这种小而美的文化空间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魏力农看来,古代玉石作为王权与财富的象征,与这处文物建筑一样,承载着浓厚的金融属性和文化属性,十分契合。他的项目,也是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之一。
10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发布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此次面向社会公开推出活化利用的文物建筑共有7处,分别为砖塔胡同关帝庙、真武庙、永泉庵、婺源会馆、秦良玉屯兵处、西单饭店旧址、聚顺合栈南货老店旧址。
早在2020年1月,北京西城区发布首批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2021年4月,6处文物建筑的管房单位和中标单位签字缔约。如此大批次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招标项目,在北京亦是首次。从“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转变,北京市西城区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开放的姿态,广集社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文物利用的新路径。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陈朝晖介绍,第三批发布的项目文物价值高, 历史时代印记明显,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均位于历史文化街区或者重点商圈内,周边的文旅资源丰富,市场接受度特别强。
陈朝晖表示,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社会机构均可参与该项目,不管是中央社会单位还是个人、私企,只要有这样的情怀,都欢迎关注。此外,参与机构应具备较强的方案策划能力、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和相应的配套资源。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提示想要参与项目的社会力量,首先要对拟运营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周边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做充分了解,使运营方案更能契合文物和地区的文化属性。比如,此次公开项目的涉及地区里,什刹海地区的大运河文化比较显著,大栅栏地区是传统商业文化的汇聚地,椿树地区是京剧的发祥地,广内地区及周边是会馆文化。
靳真还提到,社会力量需遵循文物活化利用的基本原则,必须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敞开大门,不设门槛。在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可配套付费的商业服务,如咖啡简餐、社会教育等,使之可持续地运营下去。
“通常一个运营周期是五年。我们每年都要请第三方对文物活化利用的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包括文物建筑安全、文物管理水平等,如果发现有重大问题,也有完善的退出机制。”靳真说。
靳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前两批不同的是,在第三批项目中,选取秦良玉屯兵处,从修缮阶段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按文物部门批复的方案进行修缮。这种活化利用的模式,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早介入,利于修缮和后期合理利用的衔接。
靳真表示,北京市西城区坚持“修缮完成一个亮出一个,亮出一个精彩一个”。拟参与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的社会机构可在西城区人民政府官网、国家文物局官网等均可查阅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