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教育 > 视频
相关推荐

星辰大海|培养孩子AI无法取代的能力,家长能做些什么?

2024-10-31 作者: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人工智能(AI)渗透进各行各业,已经可以替代人完成一部分工作,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工作会交给AI。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该如何培养孩子,未来才不会被AI所取代?

最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硬核科学家奶爸”王元卓将自己和妻子十几年来与两个女儿相处的教育经验写成一本书——《卓见:为孩子思考》,在前不久召开的新书发布会上,和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基于对AI的了解,王元卓判断,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具备自主思考、规划未来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他认为,赋予孩子机器不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才能让孩子拥有不可替代的未来。

在他看来,打造空间站、量子计算机,以及绘画、剪纸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事情。根据实践经验,王元卓总结了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几个步骤:首先需要让孩子主动思考,寻找目标和方向;然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聚焦目标;接下来是针对目标构思并设计实施方案;最后是动手实施。他说:“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综合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创新思维,另一个是动手能力。”

他认为,任何创新思维都是相通的,重要的是,当孩子身上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时,作为家长,需要帮助他们及时“跟住它”。无论是鼓励女儿拾贝壳、创作贝壳画,还是一起画风筝、剪窗花,王元卓的经验是,家庭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可能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提供机会。

北京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校长刘可钦很赞同家长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培养孩子。在王元卓陪孩子捡贝壳、做风筝的过程中,她看到的是家长在培养孩子“把想法变成成果”的能力,其中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家长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刘可钦看来,家长一定要“盛装出席”孩子唯一的童年。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意味着每天陪孩子写作业,而是和孩子一起经营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王元卓还认为,“科学素养”也是孩子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必需品。但这并不等同于督促孩子记住多少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吴欣歆提到,这些探索的过程要远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因为这样培养了孩子的“思辨”能力。

谈到当下该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恽梅还抛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要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就要给孩子犯错、放空的空间和时间,要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留白”。

同时,刘可钦特别强调家的“港湾”作用。她说,即便孩子有缺点、做不好,家庭也需要展现出接纳和包容的姿态。

现场嘉宾很认同王元卓的一个想法,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把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人”,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独立的人格以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张茜

编辑:原春琳

剪辑:梅藐(实习生)

数智主播生成:张茜

视觉包装:张岩 李晗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国、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

【责任编辑:原春琳  编辑:陈思阳】
星辰 大海 培养 孩子 AI 取代 能力 家长 教育 领域 专家 学者 探讨
分享:

乌镇“戏剧时间轴”:进入下一个十年

中国青年报2024-10-25 06:35:04

网络主播的“精英人设”背后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10-25 06:35:20

两岸青年导演勇闯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2024-10-24 21:32:00

三原城隍庙:文化遗产如何留存“原汁原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23 16:49:37

苏州核雕:盈寸之间见天地见匠心

中国青年报2024-10-22 06: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