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专家为农业青年“把脉开方”
科研成果落地需求与企业技术帮扶需求接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连日来,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倪金龙带着6名科研人员忙着在水稻实验室检测和田间选育,科研课题成果转化有了新方向和进展。
不久前,在参加“青呼我为 科技助农”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六安市专场活动时,他与舒城县农业青年创业者李健伟深入交流,对“低GI(血糖生成指数)值水稻种质创新及新品种研发”项目产生兴趣。随后,双方签订为期6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创制水稻新种质,科研成果落地需求与企业技术帮扶需求完美接轨。
安徽是农业大省,投身农业现代化的创业就业青年较多。今年,团安徽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省中安振兴公司(建投公司)6家单位联合主办“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活动。目前组建266人的青年专家(博士)队伍,计划全年在各市分别开展不少于1次涉农青年科技服务需求对接,解决青年现代农业技术、信息、经营、管理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专家服务团、各市团委面向县(市、区)涉农领域创业青年摸排服务需求,并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召开对接会,精准匹配专家信息资源和科技助农内容,形成一对一帮扶清单,实时反馈帮扶进展和成果,全力做好对接活动的跟踪问效。
线上线下解忧 持续破解痛点
日前,倪金龙还前往池州市贵池区普庆村的王实青家庭农场,进行“玮两优8612”品种小麦测产验收。得知农场在青年专家指导下,收获每亩774.9公斤的单产成绩后,倪金龙表示:“科技助农获得感十足,实现青年与青年的抱团取暖。”
同样在活动中收获成就感的还有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蒋磊。今年5月,他从六安市裕安区关王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口中得知,村里种植的1200亩草莓收益少得可怜,村民们迫切需要指导帮助,他便前往现场查看情况。
在和种植户交流时,蒋磊观察到对方将信将疑的神情,他立马说:“请大家放心,我是来做实事的,今天是我第一次来,以后我还会经常来。”接下来的两小时内,蒋磊用最通俗的语言拉近了和种植户的距离,详细了解当地草莓种植、病虫害防控、农药施用以及包装销售的情况,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从那以后,蒋磊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园艺学院及安徽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开展“草莓科学栽培”“草莓病虫害综合治理”等系列培训,村里还特地安排了线上直播。同时,蒋磊在驻村干部谢文豪的支持下,解决了草莓连栋大棚改造资金问题。7月,村里提出尝试无土基质栽培,蒋磊又联系了合肥市长丰县科协下辖的草莓协会,开展技术、培训等合作。
8月,大棚建好,但难题随之而来——今年夏季安徽高温持续时间长,一旦买不到好种苗,草莓大棚就彻底抛荒了。接下来的一周,蒋磊课下一直联络各方农业资源,终于找到质量可靠、价格适中的好种苗。9月,草莓苗陆续实现移栽。
青年专家走出实验室 在一线挺膺担当
“每一个技术难题都像是一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今年是滁州市来安县农百鲜家庭农场负责人杨超创业第五年,这名90后认识到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在与“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的博士熊玮相遇后,他学习了滴灌技术及蔬菜果树科学种植技术和理念,为后期果园规划提供思路。
“由于经验限制,年轻新农人无法将一些想法付诸实践,多亏专家们的专业支持。”每当他遇到农业难题,都会向熊博士讨教。在交流过程中,熊玮也思考如何因地制宜提升创业产品附加值,双方畅聊开设自媒体账号、注册商标、直播带货,以及如何打造集鲜果采摘、休闲露营、参观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彼此都扩展了知识边界。
据了解,系列活动开展以来,以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为第一要义,所有集中对接活动都放在乡镇或村居,方便青年专家进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
32岁的赵金龙在安徽科技学院负责食品机械与设备和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教学工作。今年夏天,顶着烈日,他跟随服务团前往滁州市南谯区返乡创业青年刘铭璇的企业及滁菊育苗基地,讨论生产经营、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问题。他发现,企业亟须加强产品衍生价值研究。双方决定进行合作,为延伸滁菊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支撑。
在他看来,青年专家(博士)助农服务团,给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施展知识技能的舞台,有利于大家准确把握相关产业实际需求与产业痛点,为自身科研工作指明方向,使科学研究更接地气。
收集一线反馈 形成助农长效机制
“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工作开展以来,团蚌埠市委联合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安徽科技学院团委,推荐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畜牧兽医等多领域青年专家对接39个乡村振兴青年科技服务需求。截至目前,该市有16家企业表达了同高校合作课题研究的意向。
与此同时,安徽各地市团组织也结合本地实情,深化科技助农服务。例如,团六安市委结合本市“青创农场”工作,联合市农科院成立市级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志愿服务团;马鞍山团组织引导青年专家以网络推广农科实用技术,结合专家研究领域推进试验田和试播种。
“青呼我为 科技助农”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安徽各级团组织定期召开总结会、推进会,不断听取团组织、青年专家、青年创业者的反馈与困惑,对工作进行持续优化和闭环。
在近日开展的一场省级座谈会上,团淮南市委建议,搭建统一的线上网络平台,帮助创业者探索优化品种,以应对土壤、水质、气候、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团六安市委则建议,青年专家可以联合科技小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电商、管理领域人才的订单式培训,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安徽共青团开展“百校千镇万村”大调研、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我的青春在一线”品牌直播、皖北地区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中青乐选”助农空间等系列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安徽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青年专家在最能吃苦的年纪,去农村接地气,去基层找科研灵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联系、教育和服务青年是团组织的职责和使命,青年遇到困难、陷入苦恼时,应伸出援手,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陈明生表示,未来,安徽共青团还将精准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为青年专家成长成才搭建更多平台,通过科技助农服务工作,培养一批“三农”领域青年典型,引领更多青年紧跟农业科技迭代升级步伐,在投身乡村振兴中实现人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