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专家在沪研讨如何帮助青年高质量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联合举办“青年高质量就业:挑战、机遇与应对策略”学术研讨会,聚焦青年就业前沿和重点,探讨面临的挑战问题,探索推动实现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和解决方案。研讨会邀请来自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青年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近50名来自各地的青年和青年研究者参与研讨交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首席专家杨雄在谈及女性就业问题时说,生育政策调整不可避免会冲击女性就业,造成女性从事全日制工作的难度增大、转向非正规就业、福利保障不足、社会地位下降等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对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制度等进行改革,消除就业歧视;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将产后返职女性安排在环境友好的生产岗位;支持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促进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职业青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本次讨论的关注点。广东省团校副校长林楠指出,新职业青年群体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劳动强度大与就业身份模糊、劳动风险多与社会保障弱、阵地覆盖少与社会参与旺盛等挑战,应通过阵地建设和政策支持对新职业青年加强有形覆盖,通过组织动员和思想引导对新职业青年加强无形覆盖。
浙江省团校副校长卫甜甜围绕青年网络作家的生存现状和职业挑战作报告,指出青年网络作家面临人机关系失衡、生存空间受挤压,平台压迫加剧、创作发展受支配,版权维护困难、抵抗情绪不断生成,主体关系复杂、行业发展方向不明等职业挑战,建议进一步探索网络文学AI应用新模式、加大AI应用监管力度、完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体系。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刘彩云围绕新业态从业青年的就业特征与职业困境作报告,她指出新业态从业青年呈现自由、务实、乐观、松弛的特点,工作安全感、工作兴趣、通勤时间满意度较高,该群体面临工资收入整体稳中有降、劳动权益保障不足、技能提升意愿与现行技能培训模式不匹配等困境,建议立足收入提高、能力提升、群体需求、长远发展,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打造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数字底座、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