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熊猫日:可爱国宝,萌动世界
2024年10月27日,是第8个国际熊猫日。大熊猫,作为“活化石”与“中国国宝”,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它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旗舰物种。
中国以对外租借大熊猫的方式开展 “熊猫外交”,其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曾因人类的盲目活动,大熊猫被大量捕捉,栖息地遭破坏与污染,数量急剧减少。受食物及繁殖能力限制,我国野生大熊猫在1980年前后濒临灭绝。
为此,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逐步加强对其保护。如今,国内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据国家林草局今年年初发布的资料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现在近1900 只,全球大熊猫圈养数量达到728只。
大熊猫栖息地受保护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至258万公顷,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2017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发起倡议,将每年 10月27日定为国际熊猫日,旨在呼吁国内外社会各界像关爱大熊猫一样,关注和支持其他物种及自然保护工作。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仅有两个亚种。2016年,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名录,评为易危等级。1988年,大熊猫正式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90 年亚运会后成为真正的 “国宝”。1984 年,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I。
大熊猫体型肥硕、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米至 1.8米,尾长10厘米至12厘米,体重80千克至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其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润,有大大的黑眼圈,行走方式呈标志性的内八字,爪子如解剖刀般锋利。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利于其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隐蔽,不易被天敌发现。
它们生活在海拔2600米至3500米的茂密竹林中,那里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 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分布利于其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行为通常在临近求婚期、逃避危险或弱者遇强者时出现。
大熊猫每天除去进食时间,多数时间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每两次进食中间会睡 2至4个小时。
大熊猫99%的食物是竹子,可供其食用的竹类植物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寿命为18至20岁,圈养状态下可超过 30 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为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