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赶工重建+救灾补贴 多举措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0月27日

本周三,是二四十节气当中的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的一个节气。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就在眼前,让每个人都能温暖过冬,当然是民生保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灾害中家园受损的群众,能否在入冬前住进新房,显得十分紧迫。本周二,应急管理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其中就提到,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34.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倒塌房屋5万间,损坏房屋63万间。应急管理部表示,将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一项硬任务,本年度全国冬春救助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怎么帮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除了重建家园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寒冬里过得更好?《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入冬前的保障。

本周二,应急管理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急管理部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一项硬任务。而辽宁葫芦岛建昌县的灾区重建情况,在发布会上被特别提及。建昌县需重建的倒损住房共4295户,预计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重建。

本周四,在建昌县大屯镇韩屯村,刘宝雨老人的新房到了收尾阶段。房子已经封顶,铺上了朱红色的瓦片,工人们正涂抹着墙体外立面,窗户框架也安装完成。

77岁刘宝雨没有体力精力重修新房,在沈阳打工的儿子刘兴营特地赶了回来,从购买建筑材料,到请建筑队,再到施工,刘兴营全程盯着。

刘兴营为父母重建的新房,有一百多平方米,他也想趁着重建的机会,改善父母晚年的居住条件。他们此前住的老宅,建于38年前,承载了两代人的记忆。不过在8月20日那场暴雨后,老宅已无法居住。

刘家老宅被评定为D级危房,需要进行重建。但新房建设加上装修,费用在20万左右,筹措资金成了首要难题。正当刘宝雨为钱发愁时,救灾补贴缓解了他的压力。按政策,进行重建的村民每户能领取应急部门下发的救灾补助28000元,和县里发放的建房补贴1万元,如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能获得3万元重建补助。

刘兴营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工期短。韩屯村处于山区,10月中旬后夜晚气温已降至零下,而从9月份开工到10月底完工,工期也就一个多月。为了赶工期,部分施工工人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直接住进了施工现场。

刘兴营为父母租好了房子,自己也干脆住在了院子里的一顶帐篷中。

如今,施工已经进入倒计时。刘兴营希望大家这几天加班加点,在月底能住进新房。

在韩屯村,需要重建的71户房屋中,90%已完成封顶,部分村民住进了新房。其中就包括徐恩龙和他的老伴,在深秋寒冷的夜晚,老两口已经能够坐在新房热乎乎的大炕上。

徐恩龙的新房只有60多平方米,工程量不大。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村里为他们协调了施工队,他们也成了最早住进新房的村民。而截至本周四,整个建昌县重建房屋主体的完工率达到了94%,对于未完工的房屋,建昌县要求施工队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

在同样受暴雨冲击的葫芦岛绥中县,重建进展也较为顺利。在明水乡祝家沟村,41户水淹户被政府安排集中异地迁建。经过30多天的施工,本周,重建房基本达到入住标准,村民们领到了新房钥匙。

今年以来,自然灾害多发,影响范围广,各地灾区重建正有序展开。但由于各地入冬时间不同,民居建造风格不同,施工难度也不同,各地重建的进度存在差异。

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救灾处副处长 李群:像辽宁这种东北地区的省份,因为入冬时间比较早,灾后恢复重建的周期相对比较短,这肯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同时像湖南、安徽、四川大部分省份都是明确了能够在今年春节之前,把受灾群众的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完毕。

本周二的这次发布会,除了总结前三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还介绍了全国冬春救助工作的最新情况。这是一项每年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冬春季,都要落实到位的救助工作,它的资助对象是当年的受灾群众,截至本周五,通过系统申报救助的冬春需救助人员共有900多万户2400多万人,而其实,年均救助对象的规模一般都在3000万人左右。那这项救助怎么申请呢?能拿到多少钱?这个庞大的工作又该如何确保应救尽救、公平公正呢?

甘肃省积石山县异地安置的康吊村,地震发生近一年后,大部分村民已于9月陆续搬进新家。马苏得一家六口人,父亲残疾,三个孩子还在上学,她一人承担家务,唯一的劳动力便是丈夫,每月能带来三四千元收入,但今年因身体原因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马苏得只好去周边打零工。

因为盖房,家里自筹五万元,贴息贷款10万元,每月支出后收入又所剩无几,生活多少有些左右支绌。不久前,她接到村支书打来的电话,说给家里申请了中央冬春救助资金。这是一项旨在解决当年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在冬春季节基本生活困难的保障。本周二,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2025年度全国冬春救助工作已全面启动。

由于马上入冬,政府给予村民电采暖补贴,正常电价一度电5毛,补贴后一度电两毛六。按照积石山计划申请灾后冬春补助为一人最少200元来算,马苏得家如果审核通过,将至少有1200元的补助。不过,由于地震发生在去年底,按照当年受灾当年救助的原则,积石山群众其实本无申请资格。

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救灾处副处长 李群:地震发生以后,倒损住房的救助已经发放给他们了,但是因为去年中央冬春资金下拨的时候,这一部分群众实际上是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当年的这种冬春救助的补助,另外它的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周期延续到今年是比较长的,因为处于高寒高海拔的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是到今年10月底能够基本完成,所以今年的冬春也把去年这一部分重灾地区的受灾群众也纳入了进来。

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特殊性也体现在本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有关政策标准,加大对该地区与今年主汛期重灾地区、高寒寒冷地区等的资金倾斜支持力度。截至本周五,已有2400万受灾群众提交了冬春救助的申请。按照往年数据,冬春救助年均规模一般在3000万人左右,中央资金规模大概在50亿元左右,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相应统筹一定的资金和物资。

目前,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基层村社干部,正在走村入户深入摸排,并第一次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申报和审批。千万级数量的群众申请,依赖于基层干部逐一核实并申报。在康吊村,记者看到马苏得家以父亲马奴海的名义,写的申请救助书,经村里评议、公示等程序,已正式录入系统中,成为目前几千万申请者中的一员。

村一级完成填报后,乡镇将按比例抽查或查看上传评议公示等资料,以确保真实、完整,再报请县一级审核,直至所有申报合格后,中央及地方将根据申请者受灾程度、自救能力和困难程度,于春节前下拨不同资金额度至个人账户。

目前已经全面启动的全国冬春救助工作,从字面上看,得在冬季进行,虽然已经霜降,但现在尚处于秋天,这可能会让不少人纳闷,这时怎么就要启动这项工作了?相关部门表示,今年以来,自然灾害多发,影响范围广,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所以今年冬春救助工作要比往年开展得早。今年受灾群众中有不少因农作物受灾而影响到了生计,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粮食蔬菜等的供应,他们的生活需要尽早转到正轨。那么眼下该如何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恢复生产和生活的信心呢?

当前,全国冬春救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相比过去,今年救助工作在启动时间上明显早于往年,应急管理部表示,今年自然灾害呈现出多发态势,使得受灾群众的帮扶救助刻不容缓。

前三季度,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900万公顷,对于此前因灾减产的农民而言,如何不误农时恢复生产?如何因地施策提供帮扶?都成了关注焦点。

云雪是海南文昌的一名菜农,本周她正赶着农时补种辣椒。

海南因水热条件较好,是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云雪在今年9月就种下了一批辣椒苗,原本打算初冬提早上市,以便在北方市场卖个好价钱。不料9月初的台风摩羯,使得她种下的18亩辣椒苗受损。

海南文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吴丽丽:当时正好是处于冬季瓜菜的备耕备种的时期,有一些提前做备耕备种的,第一批育的苗会遭受一些比较重的损失。

今年云雪没有购买农业险,但辣椒受灾已成既定事实,意识到农时不等人的云雪,只能尽快重新育苗和补种,以防错过今年冬季的市场。

当地给予了受灾农户地膜、肥料等农资补助,与此同时,云雪在积极自救,重新补种后的辣椒,长势正旺。

比起露天种植辣椒的云雪,同为蔬菜种植户,李布润的损失则更大。他种植的叶菜需要搭建大棚挡雨,摩羯台风让他的35亩大棚悉数受损。

在文昌,此次大棚受损的面积有四百多亩,不及时修完就会影响后续种植。最近一个月,李布润重修好一个大棚,就及时种下一批蔬菜,好在叶菜的生长周期在20天左右,本周,李布润家灾后种下的蔬菜陆续上市,大棚也即将修复完成。

海南文昌蔬菜种植户 李布润:政府补贴了10吨有机肥给我们,还有45包种子给我们,现在政府有800块钱一亩的补贴给我们修大棚。

大棚损毁的农户根据损毁程度不同,每亩会有800元至2000元的补贴。李布润虽然灾后第一时间自行完成维修,但之后还能申领补贴,因为救助措施会延续到今年12月底。

9月初登陆文昌的台风摩羯,是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文昌在灾后第一时间发布了十一条针对重建及复工复产的措施,其中,针对种植户的补贴就被列在了第一条。对于受灾农户而言,农时不等人,对于救助落实而言,既要不误农时还要有一定延续性。

由秋转冬的当下,天气越来越冷,这就又到了每年都要反复提及温饱问题的时候了,对于因灾受损的群众来说,他们的温饱问题更值得关注,也因此国家相关辅助救助的措施,需要被认真又及早地落实到位,让每个受灾的群众都能温暖、安稳地过冬。

【责任编辑:曹金锋  编辑:罗征】

乌镇“戏剧时间轴”:进入下一个十年

中国青年报2024-10-25 06:35:04

网络主播的“精英人设”背后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10-25 06:35:20

两岸青年导演勇闯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2024-10-24 21:32:00

三原城隍庙:文化遗产如何留存“原汁原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23 16:49:37

苏州核雕:盈寸之间见天地见匠心

中国青年报2024-10-22 06:45:33

叶兆言:好的小说让人带着笑含泪读完

中国青年报2024-10-17 2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