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鲁迅《祝福》问世100年后,我们还能读出什么

作者: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10月1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2024年是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问世100周年。近日,“阎晶明:文学经典新阐释——鲁迅小说《祝福》再解读”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后收入小说集《彷徨》。100年来,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和她悲惨的命运,给一代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祝福》所写的是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是关于一个人的悲剧。这与小说标题“祝福”所营造的过年节日氛围,形成强烈反差。阎晶明将这种反差,归纳为小说标题的“悬置”。

阎晶明认为,这种标题的悬置,是鲁迅经常使用的技巧,在《狂人日记》《药》《风波》等作品中亦有体现,在《祝福》中尤甚。“祥林嫂在祝福的喧嚣声中悲苦地死去,这种强烈的对比,以及这种死亡带来的不同的反应,是那样让人寒彻。”

关于“祝福”其名,周作人曾有过分析,认为按照绍兴当地习俗与方言,“祝福”原初的含义应为“作福”,即当地过年时一种祭祀的仪式。阎晶明认为,将“作福”改为“祝福”是鲁迅刻意为之,一方面是因为“祝福”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另一方面,“《祝福》潜在的语义指向是‘牺牲’,是指祥林嫂的命运与‘无限的幸福’的人们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具有悲喜的强烈对比和暗含的讽刺意味。

写作《祝福》时,鲁迅身居北京砖塔胡同,兄弟失和、身体抱恙、居无定所,如其三弟周建人所说,这段时间是“鲁迅生活最困难的时期”。1924年2月所过的新年,可以说是鲁迅一生中最为难过甚至难堪的新年。

结合与《祝福》同时期创作的《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作品,阎晶明发现,鲁迅对节日异常敏感。越是节日高潮时期,鲁迅的写作越投入。他通过夜以继日的写作,在普天同庆的气氛中排遣内心的悲苦。

“鲁迅对节日的敏感体现在《祝福》的每一个片段里。这种敏感,又以‘格格不入’为主要特征。小说以爆竹声始,又以爆竹声止,在这震耳欲聋的祝福声中,包裹着祥林嫂的命运、‘我’的无奈、鲁四老爷的冷漠、鲁镇人对‘无限的幸福’的向往和追逐。”

阎晶明说,《祝福》让悲惨的人生故事变成了悲壮的命运交响,让苟活者的人生变成了魂灵之有无的拷问。《祝福》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剖析,都可以阐释出无限的意义,这是经典作品的魅力,也是我们在《祝福》问世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本场活动也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清华大学共同承办。

【责任编辑:郭韶明】

柳翠虎:捕捉都市人的半熟爱情

中国青年报2024-10-10 20:27:46

无障碍电影照亮乡村的夜

中国青年报2024-10-11 06:10:29

这部“破圈”舞剧演了600场,从艺术走向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09 22:14:06

从良渚到吴越到宋代,杂技秀《无恙》讲述浙江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09 15:42:48

粤剧青年台柱与年轻观众同频“入戏”

中国青年报2024-10-08 06:17:48

国庆赏国乐,感受简约朴素东方美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07 15:29:52